Workflow
利润下滑超三成,马斯克的“AI大饼”难充饥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总收入达到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创历史新高 [1] - 自由现金流达到40亿美元 [1] - 净利润为13.7亿美元,同比大跌37% [1][4] - 运营利润率为5.8%,创近五年来最低水平 [1][4] 汽车业务运营 - 全球汽车交付量达到49.7万辆,创历史纪录,但同比增长速度放缓至7.4% [2][3] - 当季产量为44.7万辆,明显低于交付量,显示库存正在出清 [3] - 汽车业务监管积分收入降至4.17亿美元,同比下降44% [6] 区域市场动态 - 中国市场复苏强劲,第三季度销量近17万辆,环比增长31% [3] - 上海超级工厂9月单月交付量超过9万辆,中国市场销量超7.1万辆,环比增长25% [3] - 韩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特斯拉全球第三大市场 [3] - 美国市场交付增长强劲,主要受7500美元联邦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即将到期的推动 [5] 能源与储能业务 - 储能业务装机量达到12.5吉瓦时,同比增长44% [2][4] - 储能业务毛利以11亿美元创下新纪录 [4] - 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产能持续爬坡,新一代工业储能产品Megablock发布,第四代Megapack正在规划中 [4] 战略转型与人工智能 - 公司将未来战略重点转向人工智能、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 [2][10] - 公司具备现实世界人工智能所需的全部要素:人工智能能力、机电工程能力,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 [2] - 未来公司绝大部分价值将来自AI和机器人业务,而非汽车制造 [10] 自动驾驶与Robotaxi进展 - 开始推送智能辅助驾驶V14,提升了复杂场景处理能力 [10][12] - Robotaxi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在奥斯汀累计里程超过25万英里(40万公里),在加州湾区累计里程超过100万英里(160万公里) [10] - 计划在2025年底前在8-10个市区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目标较此前计划明显收窄 [11] - 截至三季度,全球仅有12%的特斯拉用户为智能辅助驾驶付费 [12] 人形机器人业务 - 人形机器人Optimus被认为是公司未来的核心价值所在,预计未来公司80%的价值可能来自Optimus [12] - 正在安装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最高年产能100万台,但量产时间表已推迟至2026年底 [12] - 制造功能强大的机械手是对供应链的巨大考验,公司必须实现高度垂直整合 [12] 竞争环境与行业压力 - 在中国市场面临比亚迪、理想、蔚来等本土品牌的强势竞争 [7] - 在欧洲市场,传统车企如大众、宝马在电动化转型上持续加码 [7] - 在美国市场,通用、福特、Rivian等厂商发力电动皮卡与SUV,瓜分市场份额 [8] - 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公司不得不多次调低售价以维持竞争力,压缩了毛利空间 [6] 成本与投入 - 高昂的AI研发投入对短期盈利能力形成压力,公司运营费用同比增幅约50% [6] - 受关税与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估算单季度额外成本约4亿美元 [6] - 供应链复杂度增加,跨区域零部件运输成本激增 [6] - 在全球新建3500多根超级充电桩,同比增长18%,并推出功率密度是V3三倍的V4超级充电机柜,充电功率提升至500千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