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核心政策方向 - 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强调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方向[3] - 会议要求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3] -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好企业帮扶政策,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3] 宏观政策基调 - 宏观政策将延续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若经济回升基础不牢固,更多储备政策可能迅速推出[3] - 政策大框架预计无显著变化,效能体现在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发力、强化政策一致性评估、加强沟通与预期引导三个方向[7] - 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与2024年总基调保持一致,体现政策连续性,将通过降准降息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8] 货币政策具体举措 - 货币政策将精准发力,优化结构性工具以精准支持新质生产力、消费扩容及小微企业发展,进一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8]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将形成“双轮驱动”,避免“大放大收”,通过“精准滴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8] - 未来货币政策有望保持适度宽松,注重政策利率的价格型调控作用,持续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降[8] 外部环境与内部优势 -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外部挑战性上升,包括美国大幅上调关税、高科技限制措施增多、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4] - 外部环境变化意味着“十五五”期间必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产业链安全,更多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重点保障粮食、能源和金融安全[4] - 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未变,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体系、丰富人才资源等优势更加彰显[5] 后续政策展望 - 四季度出台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的必要性上升,核心是财政加力、货币宽松、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9] - 促消费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年底前央行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房地产支持政策有望在供需两端全面加码[9] - “十五五”期间财税金融政策将保持较强稳定性和连续性,注重“跨周期设计”,避免留下高通胀、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等隐患[9]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货币方面延续宽松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