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与投资 - 公司正式启用全球第六个、在华第二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是其25亿美元(约180亿人民币)投资计划的核心项目[1] - 该中心拥有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中心,旨在加速药物早期研究成果向临床开发的转化[1] - 公司持续扩大在华研发、生产、运营布局,累计投资超50亿美元,目前全球六大战略研发中心有两个落户中国[6] - 2023年以来,公司投资超17亿美元加码中国制造,持续构建本土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全球生产供应网络[6] 研发布局与能力 - 北京战略中心将与上海战略中心协同合作,引领新药发现及临床开发工作[4] - 公司中国与全球研发管线的研发同步率达100%,中国研发团队主导了近20项全球临床试验[7]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底推出20款全球创新药,中国研发管线内有超过200个项目,每年新增10-15个项目[7] - 今年以来,公司已有13个新药新适应症在华获批[7] 合作与生态构建 - 公司宣布与剑桥大学、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建立四方合作,深化科学生态系统协作[5] - 公司与和铂医药启动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研究合作,并启用全新创新实验室[5] - 自2023年以来,公司与14家中国本土创新药企达成15次授权合作,覆盖抗体偶联药物、细胞疗法等前沿领域[14] - 公司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已投资28家中国创新企业,支持其全球化发展,在管资金规模约5.5亿美元[14] 临床研究与医疗合作 - 公司在全国与近500家医院开展160多个临床项目,早期研发项目占比高达23%[8] - 过去三年里,公司与北京的30多家医院合作,开展了逾180项临床试验[8] - 公司与北京肿瘤医院共同建立了胃癌卓越中心,是其在亚洲的首个卓越中心[8] - 公司分别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建“胃癌卓越中心”、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共建“肺癌卓越中心”[8] 本土市场深耕与产品引入 - 公司自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将40多款创新药物带到中国[6] - 公司通过无锡、泰州、青岛、北京四大全球生产供应基地,向70多个国际市场输送优质创新药[6] - 公司专注中国患者需求迫切的治疗领域,包括肿瘤、心血管、肾脏、代谢、呼吸等[6] - 未来两年内公司正加速引入多款新药至中国,覆盖慢性病、肿瘤、罕见病等广泛治疗领域[16] 疾病管理与健康生态 - 公司支持打造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已落地全国1700多家医院,惠及超过320万名患者[15] - 公司打造的乳腺专病中心已惠及300多家医院、20余万就诊人次,目标三年内覆盖超过10万患者[15] - 公司支持开展的县域医生远程培训项目已覆盖11个省的18个县,培训超过4800人次的县级医疗机构人员[16] - 该项目有来自北京市22家三甲医院的64名专家参与,助力提升基层诊疗水平[16]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策源地,约三分之一的全球创新药授权交易是与中国生物制药企业达成的[7] - 北京市发布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进设立国家生物技术学院,启动建设北京临床研究中心[7] - 北京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为全球医药企业创造更加广阔发展空间[3] - 国家鼓励外资企业在华扩大投资,引导本土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拓展“在中国、为世界”格局[6]
阿斯利康中国“双中心”助力全球研发,25亿美元投资加码AI和前沿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