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金融街论坛|前三季度增加值达6700亿元,北京金融业再亮相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金融业通过落实“五篇大文章”政策框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深化金融科技创新,构建了金融强国建设的“北京样本”,实现了高质量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达6700亿元,同比增长9% [1][9] 政策框架与协同 - “五篇大文章”政策源于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涵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方向,旨在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3] - 北京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系统落实“五篇大文章”的地区,构建了“1+N”完整政策框架,通过跨部门联动和金融工具组合避免政策碎片化 [3] - 截至2025年6月末,北京市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余额6.8万亿元,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5.2个百分点 [4] 科技金融领域进展 - 截至2025年8月末,北京市科技贷款余额超4万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9%,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3% [4] -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已支持960余家企业,累计融资规模突破300亿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设立基金14只,落地规模超130亿元 [4]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成果 - 北京绿交所获批设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量超32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突破2.67亿元 [5] - 北京市将创新型中小企业首贷贴息比例提升至40%,举办“畅融工程”55场,服务金融机构616家次,对接企业817家次 [5] 养老金融与数字金融发展 - 个人养老金账户数及缴存资金规模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截至2025年9月末,商业养老金试点有效开户11.6万户,资产规模达257.4亿元 [5] - 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累计发布31个项目,19个“出箱”;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28个项目进入试点,13个转为常态化运营,两项“出箱”数量城市排名第一 [5] 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践 - 通过“两区”建设,北京金融开放从“要素流动型”向“规则制度型”转变,引进中外资金融机构近200家 [6] - 法巴天星财险于2024年10月获批落户,高盛中国证券成为2025年北京首家取得基金销售牌照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 [6] 跨境金融创新与效能 - 2025年初,北京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升级,惠及成员企业1700家,跨境收支规模超1500亿美元,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超10亿元人民币 [7] - 北京地区支持办理本外币合一账户业务的银行网点超700家,累计开户近11万户;2024年北京涉外收支规模增长67.4%至2.4万亿美元,占全国16.9% [7] - 2025年上半年,北京跨境人民币收支达6.2万亿元,占地区收支总额比重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 [7] 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 - 数字人民币试点深化,截至2025年8月末,北京市累计开立个人钱包近2000万个,交易5.4亿笔,金额近3000亿元,支持受理商户近200万家 [8] - 境外支付示范区落地两大机场,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及首笔数字人民币担保贷款在丽泽金融商务区落地 [8] - 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升级至2.0版本,支持企业数量从1万家扩大至超3万家,升级后一个月内落地3笔科技研发贷,金额合计2亿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