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变能纳入“十五五”发展蓝图 产学研各方共推产业破局

政策规划与战略定位 - 国家“十五五”规划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明确将聚变能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10年有望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1] - 随着聚变能被纳入“十五五”规划,中国聚变能产业有望迈入战略发展新阶段 [1] - 政策强力指引、资本密集涌入、产学研通力攻关,共同推动聚变能发展迎来关键窗口期 [1] 全球产业发展与资本投入 - 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指出,全球聚变能探索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截至2025年,全球聚变领域商业资金累计超过100亿美元 [2] - 全球商业资本热情自2022年后升温,主要受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实现能量增益(Q>1)等关键技术突破的推动 [2] - 2025年在运的聚变装置数量达到空前水平 [2] 中国商业化进展与技术路线 - 中国聚变能商业化步伐加快,形成覆盖不同技术路线、衔接不同发展阶段的多元支撑格局 [3] - 磁约束托卡马克是公认最成熟的技术途径,新一代“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摄氏度、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 [3]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规划2027年开启聚变能燃烧实验,2030年左右具备工程实验堆研发设计能力,2035年左右建成工程实验堆,2045年左右建成商用示范堆 [3] 关键项目与装置建设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夸父启明”计划于2027年底建成,将运用高性能超导磁体、氘氚聚变燃料等新技术为核聚变发电探路 [4]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正在谋划建设CFEDR聚变工程示范堆,预期2030年开始建造,2035年建成,2040年左右示范聚变能发电 [4] - 新奥集团的“玄龙-50U”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实现了高温高密度百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 [4] 技术路线创新与民营资本参与 - 新奥集团选择氢硼聚变反应路线,该路线不产生放射性中子且原料丰富,但需要更高的等离子体温度(约10亿-20亿摄氏度) [5] - 新奥集团正着手推进下一代聚变装置“和龙-2”的选址建造,计划投资60亿元 [5] - 商业资本进入不仅带来资金支持,还带来了竞争和活力,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已扩容至38家 [6] 产业协同与国际合作 - 中核集团牵头组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并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已启动“聚变堆超导磁体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以吸引社会资本 [6] - 聚变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料资源丰富、放射性污染低、固有安全性好等突出优势 [6] - 实现聚变能商业化离不开广泛而密切的国际合作,需加强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实验、AI赋能、数据共享等多双边合作 [9] 技术挑战与人才储备 - 聚变能技术发展仍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需突破等离子体稳态燃烧、耐强场高温负荷材料、超导磁体、氚燃料自持等难题 [7] - 产业生态上面临产供链成熟性、经济可承受性、投资可持续性、监管可适配性等挑战 [7] - 聚变能领域作为多学科交叉领域,人才培养周期长达5年到10年,当前人才链存在较大缺口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