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转债退市及转股情况 - 浦发转债于10月28日摘牌 结束转股期 未转股比例仅为0.33% 转股比例高达99.67% [2][5] - 浦发转债发行规模为500亿元 创下当时可转债最大发行规模 [3] - 转股进程在最后阶段显著加速 截至9月30日未转股金额为245.72亿元 占比49.14% 而截至10月27日未转股比例已降至0.33% [3][5] 主要投资者转股增持 - 中国移动于10月13日将其持有的5631.454万张可转债转为浦发银行普通股4.5亿股 持股比例由17%增加至18.18% [4] - 中国信达子公司于6月27日将其持有的债券转股 转股数量达9.12亿股 使浦发转债未转股余额降至382.11亿元 [3] - 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及可转债转股增持 截至9月29日持有浦发银行10.73亿股普通股及860万张可转债 [4] 转股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 可转债转股可补充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将因此提高 [2] - 截至2025年6月末 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1% 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38% 资本充足率为13.55% [5] - 与定向增发和优先股相比 银行发行可转债是成本较低且灵活的融资方式 [3] 银行可转债市场格局变化 - 随着浦发转债退市 市场上的银行可转债仅剩6只 余额较年初缩水超900亿元 [2][6] - 2023年以来银行可转债无新发 年内已有6只银行转债退市 包括5只触发强赎和1只到期 [6] - 今年退市的银行转债转股率均极高 如成银转债99.94% 苏行转债接近100% 杭银转债99.39% 南银转债99.98% 中信转债99.9% [6] 可转债转股对银行的意义 - 可转债提前赎回能促使投资者转股 有效增强银行资本实力 支持业务拓展和风险抵御 [7] - 若可转债到期未能转股则无法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银行可能需通过其他渠道融资 增加成本和难度 [7] - 资本通过可转债转股为银行注入“强心针”的案例也曾发生在光大银行 中国华融在2023年3月通过转股成为其主要股东 [7]
今起摘牌,“浦发转债”转股比例超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