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圈圆桌派|辅助驾驶事故又现!企业该做些啥?

政策监管动态 - 工信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管,建立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企业报告制度、汽车远程升级报告制度,并试点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1] - 工信部于2024年9月17日至11月15日对《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针对L2级、L2+级及NOA功能设置了人机交互、功能安全等全方位技术要求,构建"三重安全保障"[1] 车企技术升级要求 - 为满足国标,车企需强化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升级方向盘电容感应装置、车内摄像头等硬件,并开发相应算法以实时监测驾驶员手部与视线状态[3][6] - 车企需配备或升级数据记录系统,记录系统激活、退出、驾驶员干预及关键事件前后数据,便于追溯分析[3][6] - 在硬件层面,针对多车道功能需使用激光雷达传感器或4D毫米波雷达以及性能更强的计算平台,初步估计实现NOA功能需AI算力达128TOPS以上[6][8] 供应链技术方案演进 - 均胜电子已推出电容式离手检测方向盘,通过微电流准确识别驾驶员手部接触,防止误判,并可识别具体握持姿势,该技术已在众多量产车型上应用[7] - 标准对传感器性能提出更高要求,纯视觉方案存在夜间及低矮障碍物识别局限,增加4D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有助于应对典型危险场景[8] - 头部安全厂商的相关技术已非常成熟,例如均胜电子的驾驶员监测系统早在2015年便已搭载于北美头部车企车型[8] 行业影响与市场趋势 - 强制性国标为行业设定了统一的安全基线,为质量监管和事后追溯提供关键依据,将推动行业更加注重产品安全,引导资源投向技术研发[9] - 曾专属于高端车型的汽车安全功能正加速向中低端市场覆盖,政策推动将显著加速技术下沉与标准统一,预计相关技术将在中低端车型中全面普及[4][10] - 国标技术内容与国际协调一致,有助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突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支持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