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海光神话”到“雨林生态”:成都的产业雄心与资本新范式

产投28计划核心机制 - 将每月28日固定为城市级创新开放日,作为校准未来产业航向的确定性罗盘 [1][3] - 计划是成都产投集团打造的首个专注于未来产业的创业生态平台,构建从种子期到IPO的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 [2] - 通过直投加子基金双轮驱动实现应投尽投,旨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标杆 [2] 产业投资逻辑转变 - 投资逻辑从追逐单点爆发的游牧狩猎式转向培育雨林的精耕细作式生态构建 [1] - 传统VC受存续期限制难以匹配硬科技长研发周期,而成都产投作为市属国企可扮演耐心资本角色 [3] - 每月28日的设定将长期主义资本属性制度化,形成稳定资本供给侧承诺以对冲科技创新长周期风险 [3] 计划战略内涵与产业体系 - 28寓意时间的约定、城市基因028、价值凝聚的二八定律以及9+9+10产业体系总和 [4] - 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9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10大未来产业细分赛道 [4] - 活动签约15家企业总投资额近5亿元,覆盖人工智能、半导体、新材料等前沿领域 [11] 基金规模与平台化运作 - 未来产业创投基金作为千亿未来产业基金组成部分,已于10月17日启动运行,首期规模超百亿元 [5] - 未来产业创投发展基金规模为65亿元,存续期15年,由成都科创投集团进行专业化管理 [5] - 集团角色从投资者升维至平台构建者和生态运营者,目标降低创新系统交易成本 [5] 核心服务框架与赋能体系 - 12345核心服务框架包括1个投未来主题、2只基金、3个阶段、4个根本和5大特色服务 [6] - 绿通机制、路费报销等特色服务横向打通场景、政策、园区、媒体环节,纵向覆盖全流程 [6] - 被投企业可接入现成产业网络,解决市场验证等难题,获得跨周期安全感 [6] 历史案例与生态效应 - 十年前成都产投投资海光信息,报告期内海光累计研发投入35.3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95.35% [8] - 通过以投促产将海光核心子公司落地成都,政府与企业深度绑定为合伙人关系 [9] - 围绕海光已形成小生态,当前布局向上突破底层技术,向下拓展应用场景,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