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光信息(688041)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上半年 国产芯片设计三巨头正迎来各自的历史性时刻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22:52
寒武纪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8亿元 扣非净利润9.13亿元 均实现扭亏为盈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5年一季度的-13.99亿元大幅改善至二季度的23.11亿元 [3] - 产品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部署并获得客户广泛认可 [4] - 东海证券将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15.95亿元上调至30.56亿元 上调幅度92% [4] 海光信息战略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64亿元 同比增长45.21% [5] - 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 同比增长40.78% 扣非归母净利润10.9亿元 同比增长33.31% [5] - 正推进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旨在打造覆盖芯片设计、服务器、存储系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及云计算服务的国产算力巨头 [5] - 重组完成后将实现从底层芯片到上层系统应用的全栈布局 构建平台型"算力航母" [5] 龙芯中科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4亿元 同比增长10.9% [6] - 芯片产品营业收入2.02亿元 同比增长23.6% 其中工控类芯片营收8722.93万元 同比增长61.09% [6] - 归母净利润-2.95亿元 同比下滑23.6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3亿元 同比下滑81.7% [6] - 新一代CPU研制取得决定性进展 多数芯片已开始进入市场 营收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6] 行业竞争格局 - 龙芯中科作为国内唯一坚持自主指令系统的CPU企业 正面临来自英特尔等厂商的激烈竞争 [7] - 海光信息通过重组有望形成与华为生态圈并立的大生态圈 [5] - 寒武纪从战略投入期迈入商业化收获期 产品在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具普适性 [3][4]
历史性时刻!寒武纪跨越“高山” 海光信息拟构建“平台型航母” 龙芯中科还在“战略性亏损”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21:35
国产芯片设计三巨头发展态势 - 海光信息、寒武纪、龙芯中科三大国产芯片设计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历史性发展节点 [1] 寒武纪商业化突破 - 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为正 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 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 扣非净利润9.13亿元 [4] - 连续三个季度营收和净利润逐季增长 2024年第四季度至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分别为9.89亿元、11.11亿元、17.69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72亿元、3.56亿元、6.83亿元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5年第一季度的-13.99亿元大幅改善至第二季度的23.11亿元 显示三大关键指标全面向好 [4] - 产品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部署 通过严苛环境验证并获得客户广泛认可 [5] - 东海证券将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15.95亿元上调至30.56亿元 上调幅度达92% [5] 海光信息平台化布局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64亿元同比增长45.21% 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增长40.78% 扣非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33.31% [6] - 正推进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旨在打造覆盖芯片设计、服务器、存储系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及云计算服务的全栈布局 [7] - 重组完成后有望形成平台型"算力航母" 强化与华为生态并立的大海光生态圈 [7] 龙芯中科生态建设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10.9% 芯片产品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23.6% [9] - 工控类芯片营收8722.93万元同比增长61.09% 接近2024年全年工控芯片营收水平 [9] - 研发投入持续高位导致归母净利润-2.95亿元同比下滑23.66%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23亿元同比下滑81.7% [9] - 新一代CPU产品基本完成产品化并开始进入市场 公司发展重点从产品研发转向市场销售 [9]
历史性时刻!寒武纪跨越“高山”,海光信息拟构建“平台型航母”,龙芯中科还在“战略性亏损”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21:20
国产芯片设计三巨头2025年上半年业绩与战略进展 - 海光信息、寒武纪、龙芯中科三大国产芯片设计公司均迎来历史性发展节点 [1] 寒武纪商业化突破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为正 净利润10.38亿元 扣非净利润9.13亿元 [2] - 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呈现爆发式增长 [2] - 单季度业绩持续提升:2024Q4至2025Q2营收分别为9.89亿元、11.11亿元、17.69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72亿元、3.56亿元、6.83亿元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5Q1的-13.99亿元大幅改善至2025Q2的23.11亿元 [2] - 产品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部署 获客户广泛认可 [3] - 东海证券将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15.95亿元上调至30.56亿元 上调幅度92% [3] 海光信息业绩增长与战略重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64亿元 同比增长45.21% [4] - 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 同比增长40.78% 扣非净利润10.9亿元 同比增长33.31% [4] - 推进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旨在打造覆盖芯片设计、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及云计算的全栈算力巨头 [4] - 重组完成后将形成平台型"算力航母" 强化与华为生态并立的大海光生态圈 [4][5] 龙芯中科营收增长与生态挑战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4亿元 同比增长10.9% [6] - 芯片产品收入2.02亿元 同比增长23.6% 其中工控类芯片营收8722.93万元(同比增长61.09%)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6] - 归母净利润亏损2.95亿元 同比扩大23.66%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23亿元 同比下滑81.7% [6] - 新一代CPU产品取得决定性进展 多数芯片已进入市场 但面临英特尔等厂商激烈竞争 [6][7] - 发展主要矛盾从产品研发转向市场销售 生态建设和成本控制是关键挑战 [6][7]
科创50大涨28%,ETF却遭百亿赎回,谁在买科创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1 19:10
科创板市场表现 - 科创50指数8月29日收盘1341.31点,单日下跌1.71%,但月内累计涨幅达28% [1] - 半导体、芯片等科技板块涨幅显著,领跑市场 [1] 资金流向分化 - 融资资金大幅流入科创板个股,月内净买入额达239.72亿元,占A股融资净买入总额9.35% [6] - 科创50成分股融资余额增长237.26亿元,占A股新增融资余额8.99% [6] - 主要科技类ETF遭遇大规模赎回,14只科创50ETF净流出总额295.56亿元 [4] - 华夏科创50ETF(588000.SH)净流出271.95亿元,居ETF赎回榜首 [4] - 科创板50ETF(588080.SH)和半导体ETF(512480.SH)均遭遇超50亿元资金撤离 [4] - 资金转向流入化工及证券板块,化工ETF(159870.SZ)流入77亿元,证券ETF(512880.SH)流入75.6亿元 [4] 个股融资动态 - 寒武纪融资净买入61.94亿元,月涨幅110.36% [7][8] - 中芯国际融资净买入47.96亿元,月涨幅28.22% [7][8] - 海光信息融资净买入40.44亿元,月涨幅39.74% [7][8] - 中微公司、澜起科技等芯片设计企业融资净买入均超10亿元 [8] 行业观点与风险关注 - 科技股因高成长性和高弹性成为杠杆资金追捧对象,政策导向和行业预期改善推动上涨 [10] - 融资余额高度集中于科技板块,半导体、芯片企业在融资净买入前十中占6席 [10][11] - 杠杆资金助涨助跌特性可能引发强制平仓连锁反应 [10] - 缺乏基本面支撑的过度集中加杠杆会推高估值形成泡沫 [11] - 全球半导体周期仍处底部,若预期未兑现股价面临大幅回调风险 [11] - 市场对科技股后期走势存在分歧,芯片半导体估值过高但上涨势头难预判 [9][11]
海光信息(688041) -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加2025年半年度科创板芯片设计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08-31 17:45
会议信息 - 2025年半年度科创板芯片设计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于9月8日15:00 - 17:00召开[2][5] - 投资者可在9月1日至9月5日16:00前提问[2][6] - 会议在上海路演中心网络互动召开[2][5] 参会人员与联系 - 董事、总经理沙超群等参加,情况特殊或调整[5] - 联系人是董事会办公室,电话010 - 82177855,邮箱investor@hygon.cn[7] 报告发布 - 公司于2025年8月6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
预见2025:《2025年中国光电芯片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8-31 00:39
产业定义与分类 - 光电芯片分为激光器芯片和探测器芯片 激光器芯片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 包括面发射VCSEL和边发射FP/DFB/EML 探测器芯片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包括PIN和APD [1]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材料及设备供应商 材料包括GaAs/InP等衬底 设备包括光刻机/刻蚀机/外延设备 [1] - 中游为光芯片设计及生产 是核心环节 [1] - 下游为光器件/光模块厂商及终端客户 包括华为/中兴等通讯设备商 腾讯等数据中心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 苹果等消费电子生产商 [4] 技术发展历程 - 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0年为起步探索期 以基础研究和进口为主 [8] - 2000年至2017年为技术积累发展期 实现部分中低速率芯片国产化 [8] - 2017年至今快速突破 中低速率芯片基本国产化 高速率芯片取得进展并迈向国际化 [8] 政策支持方向 - 技术研发鼓励前沿技术研究 如单片集成/光子计算 推动高端仪器核心器件和高速光电传感器研制 [10] - 标准建设推进集成电路材料/高端芯片等标准制定 梳理光电子器件标准体系 [10] - 产业生态支持打造光芯片产业集群 培育领军企业与初创企业 [10] - 具体政策包括2023年《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研制集成电路材料标准 [11] - 2023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加快光电子器件等重点标准制定 [11] - 2021年《计量发展规划》加快高速光电传感器等研制 [11] - 2021年《"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建成全球最大光纤和4G网络 5G商用领先 [11] - 2021年《"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目标2023年底千兆光纤覆盖4亿户家庭 [11] - 2021年《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突破光通信器件等关键技术 [11] - 2017年《中国光电子器件产业发展路线图》提高核心器件国产化率 培育国际竞争力企业 [12] - 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研制光电子集成器件 突破制造标准化难题 [12] - 2016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硅基光电子/混合光电子等领域研发 [1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光芯片市场规模约152亿元 [14] - 2020年至2024年5年复合增长率约10% [14] - 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接近350亿元 [27] 投融资情况 - 2022年投融资事件数量达50起 为近年最高 [13] - 2025年1-7月投融资事件15起 金额约17亿元 [13] 国产化水平现状 - 2.5G速率1310nm/1490nm/1270nm DFB激光器芯片国产化水平较高 1550nm DFB为中等 [15][19] - 10G速率1310nm FP激光器芯片较高 1270nm/1310nm DFB及CWDM6/LWDM12波段为中等 [15][19] - 25G速率多数DFB激光器芯片国产化水平中等 CWDM4/LWDM4波段较低 [15][19] - 50G速率PAM4 CWDM4波段及硅光直流光源芯片国产化水平较低 [15][19] 竞争格局 - 高端光芯片对海外依赖较高 欧美日企业如住友电工/MACOM/博通在高速率市场占主导 [22] - 中国厂商在中低速率芯片市场占优势 国产化率较高 [22] - 产业链企业区域分布集中在中部及东南沿海 湖北省企业最多 源杰科技位于陕西 [24] 下游应用分布 - 应用领域以电信为主 还包括数据中心/消费电子等 [20] - 电信领域是光纤通信系统核心组件 实现光信号产生/调制/传输/放大/检测/接收等功能 [20] 未来发展趋势 - 应用场景从传统通信向智能计算/自动驾驶/医疗感知等多领域渗透 [30] - 技术向高度集成与能效优化演进 通过多元材料异构集成提升性能密度 [30] - 产业链强化核心材料/制造工艺自主可控 同时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全球市场参与度 [30]
中科曙光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30 06: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2.41%,归母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29.39%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32.64亿元,同比增长0.94%,归母净利润5.42亿元,同比增长28.91% [1] - 毛利率26.65%,同比增长1.54个百分点,净利率12.0%,同比增长20.83% [1] - 扣非净利润5.69亿元,同比增长55.20%,三费占营收比7.93%,同比下降2.09% [1] - 每股收益0.5元,同比增长29.53%,每股净资产14.23元,同比增长9.61%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94元,同比下降47.94%,货币资金43.64亿元,同比下降9.30% [1] 资本回报与财务健康 - 公司去年ROIC为8.74%,近10年中位数ROIC为8.62%,投资回报表现一般 [3] - 去年净利率15.16%,显示产品或服务附加值较高 [3] - 应收账款占利润比例达152.15%,需关注应收账款状况 [3] - 有息负债2666.06亿元,同比增长23.91% [1] 机构持仓与市场预期 - 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持有1256.91万股并增仓,规模165.78亿元,近一年上涨137.16% [4] - 多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主题ETF增持公司股票,包括华夏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422.72万股)、富国中证大数据产业ETF(341.91万股)等 [4]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24.27亿元,每股收益均值1.66元 [3] 战略重组与协同效应 - 公司与海光信息进行战略重组,已完成首次董事会审议,后续需监管核准及股东大会表决 [5] - 重组旨在实现业务、技术、资源互补,形成从"芯"到"端"的完整产业链条 [5] - 协同效应包括:业务与技术协同(整机系统外延、高端计算机、存储等)、品牌与资源协同(研发、供应链、市场销售)、财务与资本协同(规模效应增厚利润) [5] - 换股比例为1股中科曙光换0.5525股海光信息股票,现金选择权价格61.90元/股 [6] 股东权益与交易安排 - 异议股东可行使现金选择权或收购请求权,换股定价基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 [6] - 不符合科创板权限的股东可通过登记结算公司持有或卖出换股后股票,但无法买入科创板股票 [7] - 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持有公司股票的股东享有投票权 [7]
海光信息现4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150.00万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0:57
大宗交易概况 - 8月29日大宗交易平台共发生4笔成交 合计成交量150.00万股 成交金额2.80亿元 成交价格均为186.74元 相对当日收盘价折价4.00% [2] - 近3个月内累计发生6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金额3.21亿元 [2] - 机构专用席位出现在1笔交易中 合计成交金额3361.32万元 净买入3361.32万元 [2] 二级市场表现 - 当日收盘价194.52元 下跌5.11% 日换手率2.15% 成交额97.90亿元 [2] - 近5日累计上涨4.55% 但主力资金净流出35.86亿元 当日净流出8.64亿元 [2] - 融资余额76.18亿元 近5日增加22.67亿元 增幅达42.36% [2] 交易明细数据 - 最大单笔成交85.00万股 金额15872.90万元 买方为瑞银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营业部 [2] - 机构专用通过华泰证券总部买入18.00万股 金额3361.32万元 [2] - 所有4笔交易卖方均为广发证券南京水佑岗营业部 折价率均为4.00% [2]
14只科创板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9 20:40
科创板资金流向总体情况 - 沪深两市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694.70亿元,其中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出36.49亿元 [1] - 科创板个股上涨215只,下跌367只,涨停个股为杭可科技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个股251只,净流出个股333只 [1]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三位个股 - 云天励飞主力资金净流入2.38亿元,涨幅6.38%,换手率14.94% [1] - 百济神州主力资金净流入2.31亿元,涨幅12.55%,换手率7.83% [1] - 大全能源主力资金净流入2.03亿元,涨幅7.12%,换手率1.88% [1]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三位个股 - 中芯国际主力资金净流出19.21亿元,跌幅3.74%,换手率8.25% [1][15] - 海光信息主力资金净流出8.64亿元,跌幅5.11%,换手率2.15% [1][15] - 仕佳光子主力资金净流出3.82亿元,跌幅3.67%,换手率9.30% [1][15] 连续资金流入个股情况 - 52只个股主力资金连续3个交易日以上持续净流入 [1] - 坤恒顺维连续9个交易日净流入 [1] - 菲沃泰和寒武纪均连续8个交易日净流入 [1] 连续资金流出个股情况 - 155只个股主力资金连续净流出 [1] - ST诺泰和宣泰医药均连续净流出14天 [1] 资金流入率较高个股表现 - 杭可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入5749.53万元,涨幅20.00%,换手率3.93% [2] - 航天宏图主力资金净流入16554.10万元,涨幅17.94%,换手率23.57% [1] - 开普云主力资金净流入1514.22万元,涨幅16.52%,换手率18.78% [3] 资金流出率较高个股表现 - 影石创新主力资金净流出28039.03万元,跌幅8.48%,换手率23.55% [15] - 财富趋势主力资金净流出20105.56万元,跌幅6.60%,换手率5.69% [15] - 博瑞医药主力资金净流出19633.75万元,跌幅1.60%,换手率3.81% [15]
8月科创50大涨28%,ETF却遭百亿赎回,谁在买科创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20:25
科创50指数表现 - 科创50指数8月29日收盘1341.31点,日内跌幅1.71%,但月内累计涨幅达28%,领跑市场 [1] - 半导体、芯片等科技板块月内涨幅显著 [1] ETF资金流向分化 - 科技类ETF出现大规模资金净流出,14只科创50ETF基金净流出总额达295.56亿元 [1] - 华夏科创50ETF(588000.SH)月内净流出271.95亿元,为场内ETF赎回榜首 [1] - 科创板50ETF(588080.SH)和半导体ETF(512480.SH)分别遭遇超83.85亿元和73.08亿元资金撤离 [1][2] - 资金转向流入化工和证券板块,化工ETF(159870.SZ)和证券ETF(512880.SH)分别流入77亿元和75.6亿元 [1] 融资资金行为 - 科创50成分股月内融资净买入额达239.72亿元,占A股融资净买入总额的9.35% [2] - 融资余额增长237.26亿元,占A股新增融资余额的8.99% [2] - 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融资净买入额分别达61.94亿元、47.96亿元和40.44亿元 [2][3] 个股融资明细 - 寒武纪融资净买入61.94亿元,融资余额增长110.36% [3] - 中芯国际融资净买入47.96亿元,融资余额增长28.22% [3] - 海光信息融资净买入40.44亿元,融资余额增长39.74% [3] - 中微公司、澜起科技、芯原股份融资净买入分别为14.22亿元、12.00亿元和8.77亿元 [3] 市场观点分歧 - 经济学者盘和林指出不同市场主体对科技股后期走势意见分歧加大,ETF资金退出反映低风险偏好,而融资客偏好高弹性股票 [4] - 宋清辉认为科技股因高成长性和高弹性成为博弈资金首选,政策导向和行业基本面预期改善推动上涨 [5] - 融资余额高度集中在科技板块可能带来助涨助跌风险,缺乏基本面支撑或导致估值泡沫和流动性风险 [5] - 盘和林认为芯片半导体存在过热和估值过高,但市场势头难以预判,分歧客观存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