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倍消费大白马,跑不动了

公司近期业绩表现 - 双十一预售首日4小时内,公司主品牌珀莱雅位列天猫美妆品类销售额榜首,且销售额最先突破1亿元[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3.62亿元,同比增长7.21%,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0%[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创下自2017年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对比2024年同期37.9%的营收增速和40.48%的净利润增速,增长大幅放缓[4][5] - 横向对比,2025年上半年毛戈平、丸美生物等同行营收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高于公司[8] 主品牌与多品牌战略分析 - 贡献公司近八成营收的主品牌“珀莱雅”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39.79亿元,同比微降0.08%,为近五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9][10] - 过去四年主品牌营收均保持双位数增长[10] - 子品牌彩棠2025年上半年营收7.05亿元,同比增长21.11%;洗护品牌OR营收2.79亿元,同比激增102.52%[13] - 彩棠与OR两个品牌合计收入不足10亿元,在整体营收中占比为18.4%,对业绩贡献有限[13] - 公司通过投资(如持股花知晓38.45%)和收购积极构建多品牌矩阵,但尚未形成有力支撑[12][13] 费用结构与国际对比 -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达51.61亿元,占营收107.78亿元的47.88%;同年研发费用为2.1亿元,研发费用率仅1.95%[16] -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4.6倍[16] - 横向对比,2024年华熙生物研发费用率为8.68%,贝泰妮为5.87%;欧莱雅中国研发投入约94.22亿元人民币,是公司的近50倍,且研发费用率占营收3%[16] - 公司产品线以明星产品迭代为主,缺乏新的爆款产品推出[16]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美妆护肤市场销售额2352.3亿元,同比增长10.1%;销量25.64亿件,同比增长5.5%[22] - 市场份额向腰部品牌集中,2025年上半年TOP10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3.3%,市场份额减少1%;腰部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7.5%,市场份额扩大2.1%[23][24]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线上流量红利流失,获客成本上升,销售成本居高不下[27] - 美妆行业格局分散,头部企业难以拥有绝对竞争优势,品牌需持续投入大量营销资源维持声量[27][28] - 公司线上渠道营收占比超过95%,对单一渠道依赖度高[31] 公司治理与战略动向 - 公司提出“双十战略”,目标未来十年进入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19] - 创始人兼前总经理方玉友自2020年底以来进行超60次减持,套现超35亿元,持股比例从24%降至15%;公司高管和股东累计套现超50亿元[42] - 2025年公司发生密集人事变动,包括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关键职位更替,伴随“创二代”上位[43][44] - 公司计划港股上市以推动国际化战略,但推测其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可能不足5%[42]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从2023年最高点至新闻发布时已下跌超40%;若从2024年5月算起,股价下跌超20%[1] - 公司当前估值不足20倍,港股同类美妆企业估值普遍在15至20倍之间[21][41][42] - 作为国货美妆龙头,公司市值超500亿元人民币,而国际巨头欧莱雅市值超万亿人民币,差距显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