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历程与资本市场表现 - 八马茶业于10月28日以每股50港元定价登陆港交所,发行900万股,募资总额约4.5亿港元,截至发稿股价为85港元/股,市值达72.25亿港元 [2] - 公司IPO之路曲折,曾先后尝试深交所中小板、新三板、创业板及主板,均未成功,最终于2025年1月转战港交所并成功上市 [2][3] - 资本市场对原叶茶企业态度谨慎,A股至今无茶企成功上市,同为转道港股的澜沧古茶上市后业绩表现不佳,2024年营收下降31.48%至3.61亿元,净亏损3.08亿元,股价较发行价跌去7成 [3][4]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定位为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产品覆盖六大茶类及茶具、茶食,按连锁专卖店数量计是中国最大茶叶供应商,其铁观音销量连续十余年全国第一 [7] - 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按销售收入和品牌偏好度计,公司均排名第一,该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890亿元增至2024年的10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3.7% [7] - 中国茶叶市场竞争高度分散,截至2024年末有超过160万家相关企业,前五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仅约5.6%,八马茶业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约1.1%提升至2024年的约1.7% [7][9]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报告期内(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21.43亿元及10.63亿元,2023年和20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6.8%和1.0%,明显放缓 [1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24亿元及1.20亿元,2023年和2024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4.0%和8.9%,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4.2%和17.8% [12][13] - 公司毛利率呈增长趋势,报告期内分别为53.3%、52.3%、55.0%、55.3%,净利率分别为9.1%、9.7%、10.5%、11.3% [16] 销售渠道与收入结构 - 销售严重依赖线下渠道,线下收入占比在7成左右,门店数量从2022年初的2613家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585家,其中加盟门店占比超过9成 [9][12] - 来自加盟渠道的销售收入占比稳定在50%左右,报告期内分别为9.12亿元、10.73亿元、10.90亿元及5.23亿元 [10][12] - 线上渠道收入增长显著,报告期内分别为4.94亿元、6.23亿元、6.93亿元及3.76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27.2%提升至35.4% [12] - 茶叶产品是绝对核心,报告期内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86.5%、88.7%、88.6%、90.2% [18][19] 品牌战略与营销投入 - 公司构建了“八马”、“信记号”、“万山红”多品牌矩阵,分别针对主流商务客群、高端普洱茶收藏者及年轻消费者 [43] - 报告期内销售及营销开支高昂,分别为6.17亿元、6.81亿元、6.92亿元、3.32亿元,占营收比例约33.9%至31.23%,其中广告及宣传开支占比显著 [21] - 相比之下研发投入较低,报告期内分别为822万元、1162万元、1651万元、645万元 [21] 行业挑战与公司应对 - 行业存在“大产业小企业、强品类弱品牌”的格局,上游种植依赖农户导致标准化程度低,八马茶业除铁观音自产外,其余产品多为代工生产 [5][35] - 传统茶叶消费面临年轻化挑战,中国茶叶线上消费用户中25岁以下占比不足20%,公司通过推出“小马茶趣”、“万山红”等子品牌尝试吸引年轻客群 [39][40][42] - 公司控股股东为王氏家族,通过姻亲关系与安踏、七匹狼等企业关联,曾引发监管对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方面的问询 [27][29][30]
八马茶业IPO:敲得开的港股门,打不破的次元壁|国潮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