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突破4000点的历史对比 - 沪指于2025年10月28日盘中突破4000点大关,上一次突破是2015年4月8日 [1] - 本次从3000点涨至4000点为第三轮,历时超过一年,从2024年9月26日至2025年10月28日,走势较前两次更为平稳 [1][2] - 前两次上涨分别用时3个月和4个月,上涨急促 [2] 指数上涨的驱动行业变化 - 第二轮上涨由传统行业推动,工业、金融、可选消费和材料合计贡献845点,信息技术仅贡献87点 [2] - 第三轮上涨最重要的力量来自信息技术行业,贡献455点,工业、材料和金融贡献均未超过150点 [2] - 指数内生动力的变化源于上市公司结构的深刻变革 [3] 沪指成分股结构演变 - 2015年沪指成分股中,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数量仅75家,权重占比4.3% [3] - 2025年信息技术行业成分股数量达391家,权重占比大幅上升至16.8% [3] - 10年间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超过4倍,权重占比提升12.5个百分点 [3] - 金融业权重从30.8%下降至23.9%,工业从20.5%降至16.9%,能源从12.6%降至6% [3] 科技龙头公司市值增长及市场影响 - 2024年9月26日至2025年10月27日,工业富联市值增长超1万亿元,寒武纪、中芯国际市值分别增长5520亿元、5340亿元,海光信息市值增长3952亿元 [3] - 科技龙头总市值已接近或超过部分金融企业,其市值变化对指数的边际影响大于金融企业 [4] - 2025年7月11日至10月27日,银行指数下跌7.97%,但沪指上涨13.87%,全A指数上涨18.46%,显示指数已摆脱对银行股的依赖 [4] 市场制度变革与估值支撑 - 科创板开通注册制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的优秀公司提供上市机会,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4] - 沪指突破4000点时整体滚动市盈率仅为16.62倍,银行股等低估值权重股仍是重要的市场稳定器 [4]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科技股估值提供了稳定的预期支撑 [4]
沪指重登4000点 这次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