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都市圈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格局 - 武汉都市圈以武汉市为龙头,协同黄石、黄冈、孝感、仙桃等城市,构建“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都市圈”的跨区域协同格局,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商业应用 [1] - 一条充满活力的机器人产业链条在武汉都市圈全面起势 [1] 武汉市产业进展与政策支持 - 武汉市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和政策措施》,聚焦平台聚势、场景示范、整机领航、部组件筑基、生态培育五大专项行动 [4] - 支持整机企业牵头成立市级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最高支持6000万元;支持面向场景的整机“靶向研制”,最高可支持4000万元 [4] - 设立1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参与设立100亿元的湖北省人形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投资母基金,推动人形机器人企业上市 [4] - 武汉每年40亿元产业基金投向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 [5] - 武汉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产能显著:“天问”系列在建4条自动化生产线,年产量将达1500台;光谷东智现阶段年产能300台,计划明年超过1000台 [3] - 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发布新品“荆楚小楚”,“荆楚家族”已集齐4款人形机器人,从今年2月至今已成功实现4次迭代 [3] - 配套企业进展:灏存科技自主研发的“运动神经中枢系统”可精确到0.001度的转角精度与3毫秒延迟;华威科第2000台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电子皮肤已下线交付 [3] 黄石市产业规划与建设 - 黄石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提出培育100家产业链企业、突破100亿元产值的目标 [7] - 方案明确到2027年基本建成涵盖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整机与后市场服务的完整生态 [7] - 黄石将推动10个重点产业链项目落地,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入驻率达到70%,培育3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0项关键核心技术 [7] - 黄石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揭牌,总投资5.2亿元,用地300亩 [8] - 黄石市机器人训练中心(机器人产业人才基地)签约成立,聚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孵化+生态赋能”的全链条培育体系 [8] - 设立规模不低于2亿元的专项基金 [7] 黄冈市技术研发与转化 - 黄冈高新区智能建筑机器人交付体验中心交付首月迎来百万元订单,展示12类建筑机器人 [10] - 黄冈市成立湖北省机器人控制与驱动技术创新中心,由湖北科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围绕高精度减速器等四大核心技术攻关 [10] - 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黄冈”的跨区域协同格局 [10] - 技术创新中心联合研发的全省首款智能艾灸机器人亮相,并与企业合作攻克机器人“关节”技术,相关产品成功下线 [11] - 技术创新中心已集聚机器人及关联企业7家,启动50名高层次技术人才培育计划,正加速组建200人的研发团队 [12] 孝感市与仙桃市项目落地 - 孝感高新区天问机器人研发生产项目正式投产,已成功生产12台“远游”机器人,项目规划建设4条组装生产线,全面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500台人形机器人规模,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 [14] - 仙桃高新区库柏特公司智能超声机器人、智能药房机器人等产品自4月投产以来每月订单金额超2000万元,今年预计产销1.8亿元 [15] 中国机器人行业整体态势 - 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 [16] - 我国已连续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 [16] - 2024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突破200万台,同比增长16% [16]
武汉都市圈机器人产业全面起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