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印度政府援引一项1961年的旧税法,认定苹果公司因其生产设备在印度构成“业务关联”,从而要求其按全球营收补缴巨额税款,此举被视为对外资企业“养肥再割”的策略 [1][6][17] - 该事件暴露了印度投资环境中的政策风险,可能影响全球制造业企业对“印度制造”战略的长期信心和投资决策 [17][18] 苹果公司在印度的投资与运营 - 公司为分散供应链风险,已将8条iPhone生产线从中国迁移至印度,并与富士康、塔塔集团合作建立了五家工厂 [1][3] - 在印度的设备投资高达数十亿美元,累计投资额超过50亿美元,雇佣了数万名工人 [3][17] - 印度政府初期提供了2300亿卢比的补贴以吸引投资 [3] - 公司采取了一项关键策略:所有在印度工厂使用的高端生产设备,其产权均归属于苹果公司总部,而非代工厂 [6][17] 印度税务争议的具体内容 - 税务争议的核心依据是1961年颁布的《印度所得税法》,该法规定若外国公司在印度持有生产设备,则构成“业务关联”,印度有权对其全球利润征税 [5] - 印度税务机关据此认定苹果公司对当地工厂有“实际控制权”,要求其根据全球3830亿美元的营业额计算税款,税负高达41亿美元 [6] - 公司方面认为此法律不合理,并已提出“设备关联交易豁免”方案进行交涉 [9] 事件背景与行业影响 - 此次税务争议并非孤立事件,小米、vivo、OPPO等公司此前也遭遇过资产冻结等税务调查,德国大众被开出14亿美元税单,韩国起亚被追缴1.7亿美元,沃达丰的税务官司持续了13年 [14][15] - 印度市场在零部件配套、生产效率及工人熟练度方面仍与中国供应链存在显著差距 [17] - 该事件促使全球投资者重新评估印度的制度稳定性和长期投资风险 [17][18]
被割韭菜了!苹果刚将生产线搬过去,印度就翻出1961年旧法,要征收数十亿美元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