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英伟达”们集体冲刺IPO

行业趋势概述 - 国产GPU头部企业正以高密度和速度集体冲刺IPO,形成前所未有的资本热潮 [1] - 资本热潮背后是对算力基石领域自主可控的期望,以及上百家VC/PE在基金存续周期下的退出需求 [2] - 该赛道是"烧钱"且关键的领域,二级市场的容纳能力及投资机构的退出盛宴备受关注 [3] 摩尔线程资本化进程 - 科创板上市申请于2025年6月30日获受理,9月26日过会,从受理到过会仅用88天,创下"闪电"过会纪录 [3] - IPO计划募资80亿元,公司成立于2020年,创始人张建中曾担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 [3] - 公司定位为全功能GPU,自主研发MUSA架构,旨在单颗芯片上同时支持AI计算、图形渲染等多种任务 [3]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营收分别为4,609.17万元、1.38亿元和4.38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08% [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02亿元,超过2022至2024年三年的营收总和,公司目前尚未盈利 [7] - 从成立至今共完成8轮融资,股东包括上海国盛集团、中移基金等"国家队"资本,以及红杉中国、腾讯、字节跳动等头部机构 [8][9] - 创始人张建中直接持股11.06%,并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公司36.36%的表决权 [9] 沐曦股份资本化进程 - 于2025年10月24日过会,从受理到过会历时约116天,IPO拟募资39.04亿元 [10] - 公司成立于2020年,创始人陈维良曾在AMD担任高级总监,核心团队多来自国际一线芯片企业 [10] - 专注于高性能通用GPU,核心产品线覆盖推理、训推一体及图形渲染,构建了全流程国产供应链闭环 [10] - 营业收入从2023年的8,516.98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7.43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20亿元,公司尚未实现盈利 [10] - 从成立至今完成9轮融资,红杉中国、真格基金、和利资本等从天使轮一路陪伴至今 [11][12] - 创始人陈维良合计控制公司22.94%的股份表决权,葛卫东控制的混沌投资合计持股达7.48%,是持股比例最高的外部投资人 [12] 燧原科技发展状况 - IPO进程相对审慎,于2024年8月进入上市辅导期,目前仍在进行中,股东数量众多、结构复杂或是影响进度的关键因素 [13] - 公司成立于2018年,创始人曾任职AMD,选择研发技术门槛最高的云端AI训练芯片 [13] - 第四代训推一体芯片燧原L600是国内首创原生FP8低精度算力,拥有144GB存储容量和3.6TB/s存储带宽 [14] - 从成立至今完成10轮融资,腾讯通过七轮注资持股19.9493%,成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16][17] - 国家大基金二期入股,代表了国家层面对其技术实力和发展前景的认可 [17] 壁仞科技资本路径 - 上市路径呈现不确定性,一种说法是备案拟科创板上市,另一种说法是已向港交所秘密递交上市申请 [18][19] - 公司成立于2019年,技术路线主打基于Chiplet技术的超高性能通用GPU [19] - 旗舰芯片BR100系列曾创全球算力纪录,通过多晶片集成提升性能并优化良率和成本 [20] - 从成立至今完成8轮融资,2025年融资由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联合领投,是该基金的首个直投项目 [23] - 启明创投持股5.5762%,碧桂园创投持股5.05%,产业方投资为其打开了市场验证和商业落地通道 [23][24] 天数智芯IPO进展 - IPO进展更为神秘,目前尚无官方时间表,向港交所秘密递交上市申请的可能性较大 [24]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较早专注于GPGPU的企业,产品已实现商业化落地 [24] - "天垓100"是首款量产的全自研云端训练芯片,也是国内最早实现商业落地和规模销售的GPGPU产品之一 [25] - 迄今为止共完成10轮融资,大钲资本及关联机构直接和间接持股共32.4%,为第一大机构股东 [26][27] - 上海国盛投资了摩尔线程、沐曦、壁仞和天数智芯四家头部企业,布局广泛 [27] 行业机遇与挑战 - 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国家将算力自主提升至战略高度,科创板为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提供上市绿色通道 [28] - 企业面临研发投入巨大且需构建抗衡CUDA软件生态的挑战,一级市场融资空间收窄,上市成为可持续发展关键通道 [29] - 国家意志与资本市场正共同推动高端算力自主,国家大基金及地方国资的深度参与表明其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安全高度 [30] - 上市意味着公司财务和经营将完全透明化,需要向公众证明技术可量产、商业可落地、模式可持续 [30] - 资本市场容量有限,先成功上市的企业将获得更大融资优势,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