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遭罚不停,徽商银行被疑风控跟不上业务

徽商银行监管处罚事件 - 徽商银行因贷款产品管理不审慎、贷款三查不到位等问题,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处以24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10年或受到警告[3] - 徽商银行合肥包河工业园支行因贷前调查不尽职被罚30万元,徽商银行合肥宁国路支行相关责任人因贷前、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终身禁业[3] - 公司此前已多次因贷款管理问题受罚,包括淮北分行因信贷数据不真实被罚41万元,芜湖政务区支行因贷前调查不审慎被罚35万元[3] 公司业务与风控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徽商银行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为人民币11,005.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3.67亿元,增幅9.82%[4] - 公司不良贷款余额为107.6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8%,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289.94%[4] - 分析指出公司风控体系失效,内部核查存在漏洞,信贷全流程检查流于形式,同时人员管理缺位,对信贷人员的流程合规性监督不足[4] 行业普遍问题与根源 - 中小银行普遍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紧”的循环,本质是多重压力下的资源错配,在市场竞争和利润考核压力下追求规模扩张,却难以将充足资源倾斜到风控领域[2] - 多数银行仍将信贷规模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基层员工薪酬、晋升与贷款发放额度挂钩,例如有员工发放一笔贷款可赚8元至300元,发放3000万元贷款每月提成约400元[7] - 行业存在“重处罚轻整改”的问题,部分机构沿用传统风险标准应对快速更新的信贷产品,为违规问题埋下隐患[8] 解决方案与发展方向 - 破解困境的核心路径是数字化风控的深度落地,在制度设计与执行端引入大数据、AI等技术,通过自动化核验提升风控效率[8] - 建议完善流程监管的穿透性,从制度层面细化信贷全流程的每一步监管要求,明确核查标准、责任主体与问责机制,并严格落实“双罚制”以强化对直接责任人的处罚[8] - 政策层面持续强化,金融监管总局于2024年2月发布相关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银行业信贷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