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除了“秀场”,机器人更需要“训练场”

一台名为W1 Pro的人形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它仅凭两只"眼睛"观察世界,就能自主完成冲咖啡、划火 柴等精细工作。 不远处,一只灵活程度逼近人手的"机械手掌"DexHand 021正在娴熟地把玩魔方。这只量产版灵巧手拥 有19个自由度,内置23个传感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中国在机器人执行器领域的重大突破。 近日,第二届珠海国际灵巧操作挑战赛暨具身智能产业大会(简称:具身智能大会)、第四届粤港澳大 湾区服务贸易大会(简称:服贸会)等活动接连在珠海举行。南方财经记者留意到,两场盛会的会场俨 然成为机器人、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超级秀场"。 会场内,就能找到机器人的产业链上下游。上游有打破国外垄断的谐波减速器与高算力AI芯片;中游 有通用型人形机器人、智能四足机器人等整机产品;下游则延伸至医疗康复训练、教育智能交互、电力 巡检、深海作业等多元化落地场景。 而这些前沿展品背后,一个共识逐步形成:除了"秀场"的高光时刻,机器人也需要专业"训练场"的打 磨,才能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尚有障碍要跨越 在服贸会上,特斯拉带来了其前瞻性的科技成果——第二代人形机器人Tesla Bot。 "在我们产品生态系统中,人工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