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世邦魏理仕:成都非标商业继续拓展城市消费空间

核心观点 - 成都零售物业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变化,非标商业持续放量并成为拓展消费空间的关键力量,而传统零售主力店则持续退租导致整体市场净吸纳量为负 [1][2] - 市场内部分化加剧,核心商圈面临去化压力,而次级商圈和近郊商圈则通过差异化策略吸引需求,运营商需通过全维度规划与精准定位在存量竞争中取胜 [4][5] - 消费需求变化驱动业态调整,零售业态重回新增需求首位,餐饮和体验业态合计占比过半,具体品类呈现小面积、高坪效特征 [4] 办公楼市场 - 第三季度成都优质办公楼净吸纳量仅录得约9900平方米,同比下降39.2% [1] 零售物业市场整体表现 - 第三季度零售物业市场净吸纳量连续第三个季度录得负值,为负约1.2万平方米 [2] - 市场整体空置率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9.1% [2] - 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报价维持下行趋势,环比下跌0.7%至354.5元/平方米·月 [2] 非标商业 - 非标商业持续放量,第三季度新增约4万平方米商业面积,典型案例包括工业更新的The Gate量子介和城市更新的福感肆 [1][2] - 非标商业的出现主要源于人口结构、年龄改变导致的消费需求变化,消费者渴望在碎片化时间内获得一站式沉浸式体验 [2] - 非标商业的成功运营需遵循定位准确、具备运营思维、能够迭代更新等共性原则,避免为创新而忽略经营 [3] - 预计第四季度非标商业将继续放量,将有CPI三、四期等项目开业 [6] 商圈分化与业态需求 - 核心商圈因中高端消费放缓及品牌退租,空置率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至7.1%,去化压力加大 [4] - 次级商圈项目表现分化明显,头部运营商凭借运营实力吸引首店且租金企稳上扬,大部分运营商则以价换量招引新主力店 [4] - 近郊商圈继续承接品牌下沉,零售业态占其新增需求约52% [4] - 从新增需求分业态看,零售业态占比48%重回首位,主要受辣妹潮牌、户外运动、电子产品、潮玩及宠物等品类带动 [4] - 餐饮业态扩张放缓,占比36.2%,活跃品类呈现小面积、高坪效特征,如中式糖水铺、烘焙店、咖啡茶饮 [4] - 体验业态占比14.8%,美容保健最为活跃,医美进驻购物中心的案例不断增加 [4] - 餐饮和体验业态合计占比新增需求约55% [4] 仓储物流市场 - “双十一”备仓带动仓储物流需求增长,第三季度净吸纳量录得约8.4万平方米,环比上升3.5% [1] - 需求增长推动全市高标库整体空置率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