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2025财年第四财季大中华区营收表现 - 大中华区营收为144.93亿美元,同比下降3.6% [1][2] - 该区域成为全球唯一业绩下滑的市场,而美洲、欧洲、日本、亚太其他地区营收均同比增长 [1][2] - 此次下滑中断了上一财季通过618大促实现的增长势头,此前大中华区营收曾连续7个季度下滑 [2] 管理层对业绩下滑的解释 - 公司CEO库克将下滑归因于供应限制,具体为iPhone 16系列预估产量略低于实际需求 [1][4] - 管理层指出iPhone 17系列需求非常强劲,导致第四财季积压大量订单 [4] - 公司预计新财季营收将恢复增长,依据是门店流量显著增长及iPhone 17系列获得良好市场反响 [10] 专家分析业绩下滑的内部原因 - 产品创新速度放缓,主力机型升级幅度有限,难以激发用户换机欲望 [1][5] - iPhone Air因仅支持eSIM且国内运营商未适配,发售延迟至10月22日,直接冲击第四财季销量 [6][7] - 生成式AI布局滞后于中国厂商,智能化体验不足削弱产品吸引力,定价策略在高位对消费者吸引力减弱 [5][6] 专家分析业绩下滑的外部原因 - 本土品牌强势崛起,华为回归直接冲击公司在中国高端市场的份额 [1][11] - 国产手机品牌在折叠屏、快充等差异化创新上进展迅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6] - 经济环境波动叠加国产品牌认可度提升,高价iPhone需求承压 [6] 市场竞争格局与国产厂商动态 - 华为凭借品牌忠诚度和技术突破,正在重建其高端市场地位 [11] - 小米17系列销量已超过100万台,比往代速度更快,总销量比上一代增长30% [12] - OPPO、vivo等国产厂商纷纷推出新机型,并从系统层面强调兼容苹果生态以抢夺高端用户 [12][14] iPhone Air的市场反馈与影响 - iPhone Air需求低于预期,导致供应链开始缩减产能,预计到2026年一季度大多数供应商产能会缩减80%以上 [10] - 用户反馈两极分化,优点为手感轻薄,缺点包括单扬声器音质差、电池续航一般、后盖易碎 [10] - 该机型与公司过往推出的mini、Plus机型类似,未能成功开拓出新的市场区隔 [10]
中国成唯一下滑市场!苹果再失守,谁蚕食了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