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胖改”17个月,永辉超市还没上岸

公司最新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24.86亿元,同比下滑25.55%,归母净亏损4.69亿元,同比扩大超三成 [3] - 前三季度累计收入424.34亿元,同比下滑22.21%,扣非归母净亏损15亿元,同比扩大8.4亿元 [3] - 截至9月末全国门店数量仅剩450家,相比巅峰时期的1057家大幅减少 [3] - 第三季度关闭104家超市产生损失6.12亿元,平均单店闭店成本近600万元,成本呈上升趋势 [5] - 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68亿元,由上年同期的8.36亿元转为负值 [5] - 截至2025年9月末,账面货币资金33.58亿元为近10年来最低,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差额扩大至65.97亿元,流动性紧张 [6] 战略转型与资金举措 - 公司计划通过定增募资31.14亿元,用于门店升级改造、仓储物流升级及偿还银行借款,募资规模较最初计划的39.92亿元调减 [8] - 预计11月底结束闭店调整,总店数将维持在410-420家左右,全部门店调改预计需等到2026年 [8] - 2024年5月启动向胖东来学习的调改后,股价从历史最低点2.08元/股回升至4.67元/股,市值增长235亿元 [15] - 现任CEO王守诚主导“学习胖东来”调改项目,公司从胖东来模式中学到精简SKU、打造自有品牌、供应链改革等方法 [20] 行业背景与历史挑战 - 公司商业模式源于本世纪初“农改超”的政策红利,2000年在福州开设第一家“农改超”超市 [9][10] - 上市以来公司净利率始终未超过3%,模式依赖“高客流量×低客单价×低毛利率”覆盖固定成本 [12] - 电商冲击导致百货类商品份额线上化,生鲜品类受盒马、美团买菜等平台挤压,同时供应链和管理能力未能跟上扩张速度 [12] - 国内网购用户规模从2014年的3.6亿增至2019年的6.4亿,2020年双11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均由线上电商贡献 [12] 当前挑战与未来方向 - 公司需解决在提高胖改店员工待遇的同时,平衡供应链改革与门店投入带来的财务压力 [21] - 前三季度线上业务收入占比18.33%,比例不升反降,公司已设立到家事业部并布局前置仓以拓展即时零售 [22] - 部分消费者对转型后“精致”的超市模式不适应,胖改店开业爆火后客流逐渐回归平静 [21] - 下一个核心任务是如何在线下业务整顿的同时,开启线上业务的扩张与增长,并解决线上线下业务互搏问题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