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重因素助推国内氢价下跌

此外,氢气储运效率持续提升和多元化储运模式探索,逐步推动消费端价格下降并持续收窄生产消费价 差。如京津冀城市群、广东城市群受供需波动影响,已实现相对较高的储运效率;多元化储运模式方面 也取得一系列应用,中国海油(600938)集团实施跨洋液态氢运输示范,突破液氢罐箱海运工艺控制技 术、全产业链定量化风险识别技术、港口液氢2.1类危化品船边直提接卸等技术难题。 产能扩大、政策补贴、储运升级 《发展报告》指出,随着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生产基地加速建设,可再生氢与传统制氢成本差异进一 步缩小。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项目投运,完成"光伏制氢+绿氢耦合煤制合成氨+氢能重卡"全球 首次商业示范,实现绿氢全流程贯通应用,支持氢能重卡运营168万公里,煤化工灰氢替代817吨。巴图 塔加氢站成为我国首个重载铁路加氢站,支持大功率氢能源动力调车机车累计行驶2599公里。截至2024 年12月,我国已建成规模以上可再生氢项目超90个,累计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12万吨/年,较2023年 底产能增长约5万吨/年,全国可再生氢价与2030年平价目标15元/公斤的差距逐渐缩小。 在消费端,政策补贴扶持成为当前牵引氢能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