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霍尼韦尔孙建能:可持续航空燃料需多路径破解成本困局

文章核心观点 -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对航空业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中国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面临成本高和原料瓶颈等挑战,需要政策与市场机制支持以及多技术路径突破 [1][3][4] - 中国“双碳”目标为行业提供了稳定政策预期,驱动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引领可持续发展,覆盖能源供给、供应链和全生命周期规划 [1][3][7] - 霍尼韦尔公司基于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通过聚焦突破式创新、降本增效和本土适配的技术路线,参与并推动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6][7][8]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市场需求与挑战 - 中国SAF需求预计2030年达300万吨,2050年将大幅增长至8600万吨,长期呈现供不应求趋势 [1][3][4]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路线图显示,航空碳减排约三分之二依赖SAF,其推广应用需求将持续扩增 [3] - 2024年SAF平均成本约为传统航空燃料的3倍,企业面临短期投资回报压力 [1][10] - 推动SAF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包括国际航线碳排放监管趋严、航空公司ESG战略需求以及长期政策信号与资本预期 [3] 原料瓶颈与技术路径 - 以地沟油(厨余油)为例,中国年可回收量约500万吨,全部用于生产SAF(按80%转化率)年产量约400万吨,远低于2050年8600万吨的需求预测,凸显原料瓶颈 [4] - 公司针对不同区域原料特点布局多技术路线,包括以废弃油脂等为原料的Ecofining工艺,以及利用绿氢与二氧化碳合成电子甲醇的eFining甲醇制航空燃料工艺 [8] - 必须同步探讨其他具备经济可行性的技术方案和路径,以应对未来的巨大需求缺口 [4][5] 政策环境与企业转型 - 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具备高度透明性,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稳定的政策保障和切实的操作指南 [2] - 政策体系构建了目标引领、技术支撑、市场驱动的完整闭环,对SAF、绿氢和碳捕集等关键领域赋能效应显著 [1][3] -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深刻转变,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引领,将可持续性提升至核心战略,甚至制定比国家目标更进取的时间表 [1][7] - 中国第一阶段SAF应用试点已覆盖3家航空公司、4个机场,具备条件的机场和航空公司数量持续增加,为强制政策推出创造条件 [3][4] 霍尼韦尔的技术布局与战略 - 公司技术研发重心聚焦突破式创新、降本增效和本土适配,以破解产业化落地核心痛点 [7][8] - 在绿氢领域,推出绿氢催化剂涂层膜技术,使单位面积氢气产量提高55%,并将质子交换膜水电解过程中电解槽堆栈支出成本降低35% [8][10] - 提供从转型组合(如“未来炼厂”方案)到循环组合(多种碳捕集技术)的解决方案,旨在形成“捕碳—制氢—合成燃料”的闭环 [9][10] - 公司不仅关注新项目,更看重中国约10亿吨的庞大传统石化炼化存量产能市场,合作空间广阔 [6] 行业协同与结构性挑战 - 能源转型面临跨领域协同机制缺失的挑战,绿氢制SAF涉及能源、化工、航空等多行业,但原料标准、碳核算规则尚未统一 [10] - 行业内缺乏真正的“集成商”进行全链条统筹,亟需技术实力雄厚的主体牵头整合,推动标准化发展 [8] - 技术组合落地需平衡经济可行性与短期效益,需要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的双重支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