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600699,累计调整25%!股价曾一个月内翻倍

港股IPO与市场表现 - 公司H股发行价定为每股22港元,较A股最新收盘价折价约32%,对应市盈率约25倍[2][3] - H股预计于2025年11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3] - 港股IPO定价由海外机构投资者主导,海外投资者主要将公司视为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估值[2][3] - A股股价在第三季度因机器人概念一度翻倍,但自9月19日近40元的高点累计调整超过25%,11月4日收于29.57元[2] 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4.97亿元,同比增长10.25%,但环比下降1.74%[5]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4.13亿元,同比增长35.40%,环比增长12.37%[5] - 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至18.3%,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至18.6%[5] - 汽车安全业务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至约16.4%,第三季度单季升至约17.2%;汽车电子业务前三季度毛利率约20.8%,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5] 新订单与业务构成 - 第三季度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402亿元,前三季度累计约714亿元[5] - 新订单中汽车安全业务约396亿元,汽车电子业务约318亿元[5] - 头部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订单占比持续提升,成为主要驱动力[5] - 公司主营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智能座舱、新能源管理系统、人机交互)和汽车安全解决方案(安全气囊、安全带、智能方向盘等)[3] 机器人新业务布局 - 公司战略延伸至机器人产业链,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关键零部件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7] - 2025年4月成立全资子公司宁波均胜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7] - 发布了机器人全域控制器、AI头部总成、能源管理产品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并与阿里云达成AI全面合作[8] - 招股书提示汽车行业智能电动化、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是主要发展趋势,但存在商业化进度慢于预期的风险[8] 市场份额与行业趋势 - 在全球智能座舱域控系统市场,公司2024年收入为63亿元,市场份额约为8.9%,全球排名第四[3] - 全球前五大智能座舱域控系统提供商合计市场份额为45.6%[3] - 日益严格的汽车安全法规推动单车被动安全成本从2020年约1500元升至2029年约1800元[4] - 行业竞争正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集成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竞争[3] 股东变动与行业政策影响 - 中国人寿在第三季度减持公司超过300万股,减持后仍持有619.45万股,持仓占总股本比例下降到0.44%[2][6] - 2025年是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最后一年,2026年起将恢复减半征收(实际税率5%),业内预计2026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速会放缓[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