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电价时代的光伏抉择:为何发电实效比组件单价更重要?
自2024年起,光伏行业在产能过剩与价格内卷中陷入一场"没有底线"的竞争。组件价格一路击穿成本防线,从2022年的2元/瓦跌至2024 年的0.53元/瓦,跌幅高达73%。更令人忧心的是,在价格崩塌的同时,质量底线也正悄然失守。大量低价劣质组件涌入市场,引发火灾、 塌方、热斑、功率衰减等一系列现象,不断侵蚀电站的安全与收益。据国家光伏质检中心(以下简称"CPVT")数据显示,近年来光伏组件 合格率已从接近满分下滑至60%,品质危机已从未远之虞成为切肤之痛。 用户困境:参数游戏中的投资迷雾 当质量成为可妥协的变量,投资者在终端市场面临的困境也愈发具体:即便手握两家企业同样标称为630W的组件,在实际运行中发电 表现却可能天差地别。行业在功率数字上不断攀高,而用户却在"标称参数"与"发电实效"的落差中陷入迷茫——"看起来一样"不再等于"用 起来一样",光伏投资,似乎正从技术选择滑向一场运气的赌博。 一张证书的含金量:构建信任新标准 近期,一股依靠实证数据说话的新风正在兴起,为投资者的选择提供了清晰的价值锚点。9月26日,隆基率先联合国家光伏质检中心 (CPVT)、德国莱茵TÜV集团和鉴衡认证三家权威检测机构,共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