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43.7亿元,同比下降33.3%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9.7亿元,同比下降33.1% [2] - 业绩下滑主因是开发业务结转规模收缩 [2] - 2025年前三季度竣工面积350万平方米,同比下调59.8% [3] 资产与负债状况 - 公司持续四年缩表,总资产从2021年5342亿元降至2024年3072亿元,负债从4372亿元降至2245亿元,三年缩减超2000亿元规模 [3] - 2025年偿债压力减轻,仅剩余两笔到期债务:10月到期的2.5亿美元海外债及12月到期的20亿元中期票据 [3] - 应付建筑工程款为383.9亿元,较年初的452.7亿元获得优化 [3] - 应付存货比从2021年20%升至2024年47%,2025年一季度开始下降 [3] 融资与现金流 - 2025年作为民营企业成功打通境内外融资路径:在中债增担保下发行两笔中期票据累计19亿元,发行两笔无抵押美元债金额分别为3亿美元与1.6亿美元 [4] - 商业地产业务对充实现金流至关重要,2024年新增经营贷204亿元,利率4.97% [6] 商业运营业务 - 商业运营收入有所提升,2025年前三季度商业运营总收入105.1亿元,同比增加10.8% [2][6]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已开业及委托管理吾悦广场176座,平均出租率97.7% [6] - 通过25座轻资产项目输出运营能力 [6] - 2025年预计含税租金140亿元,商业运营营收约130亿元 [6] 行业环境与公司挑战 - 房地产行业整体盈利性变差,2025年前三季度利润率负增长,资产负债率上升,流动比率下降,资产流动性变差 [4] - 公司依然面临存货压力,房企去化放缓现状无法逆转 [4] - 2023年、2024年年报均被出具非标意见,近期大股东违规挪用资金事件引发市场对债务平稳落地的疑问 [6] - 当前公司A股约318.72亿元市值,港股新城发展约157.57亿港元市值,投资者认为估值与租金收入不相符 [6]
新城控股缩表求生,进入转型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