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摩承认自己看走了眼:我们此前低估了阳光电源的盈利潜力
核心观点 - 摩根大通将阳光电源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目标价从84元人民币大幅上调至240元人民币 [1][2] - 美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快速发展驱动储能需求爆发,公司盈利预测被大幅上调 [1] - 公司储能业务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与市场优势,有望受益于数据中心储能新场景 [1][5][8] 核心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 [2] - 12个月目标价从84元人民币上调至240元人民币 [2] - 2025年至2027年盈利预测整体上调10%-53% [3] - 目标市盈率从12倍上调至22.5倍 [3] - 截至11月6日收盘,公司股价为205.4元人民币 [4] 业绩超预期的核心驱动逻辑 - 美国储能需求成为关键增长引擎,驱动力来自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部署加快导致的电力供应紧张以及OBBB法规实施前的项目抢开工热潮 [5] - 自2025年10月起,公司已收到美国云计算公司关于数据中心配套储能系统的订单咨询 [5] - 除美国外,欧盟与中国市场储能需求同样强劲,受可再生能源部署和政策扶持驱动 [6] - 尽管面临关税影响,公司计划在2026年继续向美国市场出货 [1][6] AIDC业务推动估值重估 - 公司储能产品可融资性位列全球第一,在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及电网接入技术上保持行业领先 [8] - 美国监管机构提议优先保障含储能的设施接入电网,公司方案契合此政策导向 [8] - 摩根大通技术团队上调2028年数据中心电力安装基数40%,潜在市场规模扩大 [8] - 美国PJM区域电网容量紧张,2045年前需新增43吉瓦储能容量,公司有望占据市场份额 [9] - PJM区域2025年容量价格较2024年同比上涨2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