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食品业的“终极目标”:个性化营养方案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 到2040年,个性化营养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40亿美元 [3] - 2024年全球食品和饮料市场规模为6.1万亿美元,个性化营养市场占比不足1%,预示巨大增长空间 [3] 行业变革的驱动力量 - 供给侧推力:全球可耕地面积有限,农业消耗全球70%淡水资源并贡献约三分之一温室气体排放,迫使供应链向可持续转型 [7] - 供给侧推力:全球人口老龄化与政府医疗资金压力,倒逼行业提供更健康营养解决方案以降低社会整体医疗成本 [7] - 需求侧拉力:现代消费者对健康高度关注,希望摆脱超加工食品主导的饮食结构,但不愿在口味上妥协,形成"不可能三角"的挑战与机遇 [7] 关键技术催化剂 - 人工智能能力的飞速发展能快速解读可穿戴设备提供的海量连续数据,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催化剂 [3] 新兴生态系统与参与者 - 行业竞争不再是单一食品赛道,而是囊括生物科技、可穿戴设备、食品配料及餐饮配送的跨界新生态系统 [6] - 遗传测试与分析公司包括Zoe、Nutrigenomix、CircleDNA等 [10] - 可穿戴技术公司包括Apple Watch、Whoop、Oura Ring、Google Fitbit、Garmin等 [10] - 配料制造商包括Kerry Group、Givaudan、DSM-Firmenich、Symrise、Novonesis、IFF、Tate & Lyle、AAK、Robertet、Ingredion等 [10] - 食品饮料制造商包括Nestlé、Danone、PepsiCo、General Mills、JM Smucker Co、Kraft Heinz等 [10] - 即食餐/菜谱盒公司包括Calo、Simmer、Frive、Hello Fresh、Gousto等 [10] - 食品配送公司包括Delivery Hero、Uber Eats、Just Eat Takeaway.com Talabat等 [10] 颠覆性技术现状与挑战 - 植物基蛋白市场2024年全球规模达61亿美元,但在美国市场自2022年以来已连续两年下滑,核心障碍在于口味和"超加工"健康顾虑 [11] - 细胞培养肉与精准发酵面临高昂生产成本、漫长监管审批及消费者对"人造"食物伦理安全疑虑的挑战,仍停留小众市场 [11] - GLP-1减肥药重塑消费习惯,45%至53%使用者减少卡路里摄入,对快餐、冰淇淋和含糖零食消费降幅分别高达70%、61%和61%,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白肉和酸奶摄入 [11] 潜在受益者与受影响者 - 餐饮配送公司与可穿戴技术公司可能是这一趋势中的最大受益者 [11] - 运动服饰可能受益于健康意识的整体提升,部分配料公司因产品改良需求获得短期增长动力 [14] - 传统包装食品生产商必须从销售标准化SKU转向提供定制化服务,否则将面临淘汰风险 [14] - 传统食品零售商可能因送餐上门模式普及而受到冲击,软饮料和酒精饮料等品类将面临持续健康化压力 [14] 行业未来展望 - 个性化营养是食品业的未来,更是一场波及科技、医疗和消费领域的跨界革命 [12] - 能够在新兴生态系统中协同合作的参与者将成为赢家,固守传统标准化产品的企业可能被边缘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