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坛生物“增收不增利” 血液制品龙头遭遇增长阵痛

公司2025年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2%,达到44.65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2.16%,仅为8.19亿元 [1] - 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42.84% [1] -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5.33%大幅下滑至43.81% [1] - 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暴跌91%,仅为1.17亿元 [3] - 货币资金从48.05亿元锐减至18.98亿元,降幅超过60% [3] 利润下滑的核心驱动因素 - 价格受压:国家药品集采自2022年起覆盖血液制品,核心品种如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价格持续下行,行业竞争从“保价慢销”转向“降价换量” [1] - 成本上升: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上涨37.87%,远高于收入增速,采浆、人工、用电、合规等成本全面上涨 [2] - 回款困难: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从去年同期的2.62亿元激增至22.21亿元,增长超过7倍,信用减值损失从180.6万元扩大至-5135万元 [2] 现金流与资产质量恶化 - 经营现金流净额暴跌91%至1.17亿元,公司解释原因为“销售信用政策变化”和“税费增加” [3] - 现金流恶化反映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被迫放宽信用条件以维持销售,导致资金回流缓慢,流动性压力加大 [3] - “钱变少、账变多”的剪刀差扩大,预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和运营效率面临严峻考验 [4] 行业竞争逻辑的根本性变化 - 公司拥有107家单采血浆站,采浆量占全国约20%,稳居行业第一,但这条“资源护城河”正面临技术革新的冲击 [5] - 2025年7月,全球首款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奥福民”获批上市,完全摆脱对人血浆的依赖 [5] - 另一家企业基于酵母技术的重组人白蛋白也已进入Ⅲ期临床,新产品正在重构行业的成本结构与竞争逻辑 [5] - 行业从“资源为王”走向“技术+规模”双轮驱动的新阶段,依赖浆站资源的定价优势正在被削弱 [5] 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利润下滑是整个血液制品行业在集采、成本与技术三重变革下的缩影 [6] - 公司仍在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如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进入Ⅲ期临床,并背靠“国药系”资源 [6] - 未来公司必须在资源控制、技术突破与规模效应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仅靠浆站规模已难以维持过往的高毛利增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