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拆解6000亿寒武纪的跃升逻辑

核心观点 - 寒武纪股价在两年半内上涨近30倍,三次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王”,市值近6000亿元,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科技成长股的高度期待和对传统行业估值逻辑的转变 [3][4][8] - 公司股价飙涨的核心驱动因素是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中国“科技自主”战略强化、公司自身技术壁垒突破及业绩爆发式增长 [5][6][10][13] - 寒武纪作为A股唯一上市的AI芯片公司,具备全栈式研发能力,其稀缺性、指数纳入及资金流入进一步推升估值 [7][8][15] 核心催化剂 - 全球AI算力需求井喷,IDC预测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565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3000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15% [5] - 中国“算力自主”战略加速,IDC预计到2027年国产算力占比将从2023年的17%飙升至55%,政策持续支持GPU芯片等关键技术突破 [6] - 科技巨头如腾讯、百度积极适配国产芯片,寒武纪作为稀缺上市标的成为资金布局关键 [6][7] - 伯恩斯坦预估寒武纪2024年向字节跳动交付2万-3万片思元590芯片,2025年出货量将增至15万片 [8] 内在逻辑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暴增43倍,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超5亿元),净利润率超36% [10][11]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46亿元,同比增近24倍,归母净利润约16亿元,同比增超3倍 [10] - 经营现金流净额从去年同期-18.10亿元改善至-2930.48万元,净流出减少98.4% [11] - 2025年第二季度云端芯片订单达1.2万片创纪录,互联网客户收入占比从8%提升至22% [12]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38.57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7.15亿元,研发团队占比77.95%,累计申请专利2774项 [13] - 思元590芯片性能达英伟达A100的80%,生态软件栈NeuWare吸引超10万开发者 [14] 资本市场助推因素 - 寒武纪被纳入上证50、富时中国A50、科创50等重要指数,指数基金被动配置推升估值,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持仓市值达379.85亿元 [15] - 牛散章建平第三季度加仓32.02万股,持股比例达1.58%成为第四大股东 [16] - A股估值逻辑转向科技成长赛道,流动性充裕环境下高风险高成长股更受青睐 [15] 行业竞争与挑战 - 2025年上半年中国AI加速卡市场份额:英伟达62.3%、华为昇腾19.1%、寒武纪18.7% [17] - 英伟达CUDA生态拥有500万开发者,寒武纪生态差距仍显著 [18] - 竞争对手华为昇腾、海光信息在政务云、边缘计算领域渗透率提升,互联网巨头自研芯片加剧竞争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