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款新药从实验室走到患者平均耗时十余年,跨国药企想在华压缩到更短
礼来礼来(US:LLY) 第一财经·2025-11-09 13:04

跨国药企在华研发模式转变 - 跨国药企正通过开放式创新合作重塑在华研发模式,以提高研发效率[1] - 礼来公司三大外部创新引擎(礼来风险投资、中国创新合作中心、创新孵化器)已悉数落地中国,标志着其在华外部创新战略进入全面提速新阶段[1] - 礼来上海创新孵化器正式投入运营,是礼来在华成立的第二家创新孵化器,礼来在全球共有5家创新孵化器[1] 开放式创新平台的具体实践 - 罗氏制药投资近3亿元在中国落成加速器,其成员企业已与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达成超过10项早期研发合作[1] - 礼来选择建立创新孵化器的策略,旨在将新药研发的漫长过程压缩得更短、更精准[1] 中国本土研发力量的崛起 - 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3] - 经过多年学习进步,中国医生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促使跨国药企改变态度,达到平等对话和积极合作[3] - 中国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礼来战略版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 创新药研发的行业特点 - 创新药行业具有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的特点[2] - 肿瘤药物从早期研发到审批上市平均耗时超过10年,平均研发成本为23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资金用于三期临床开发[2] - 肿瘤药物从确定靶点到获批上市的平均成功率低于5%[2]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 上海浦东张江经过30多年发展,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链最完整、生态最优良、人才最集聚、研发最高效、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4] - “张江药谷”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吸引了礼来、罗氏等跨国药企的开放式创新平台落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