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Car发展方向与战略构想 - 行业首次从行业视角勾勒出汽车智能体的未来画像,明确AI Car将成为下一代智能空间的核心载体与智能出行的生态节点,具备自主性、交互性、适应性等特征[3] - 白皮书提出十大关键判断,包括VLA改变自动驾驶系统设计逻辑、世界模型成为预测基础、算力优化与数据闭环实现高效自迭代、"超拟人交互"重塑人车关系、智能底盘与动力成为"运动控制大脑"等[3] - 创新性提出企业"生存三角新法则",需从制造价值转向运营价值,战略目标由"造好车"转型为"运营智能体",从固定硬资产驱动转向数据软资产驱动,从单一维度竞争转向生态体系竞争[4] 技术挑战与演进路径 - 汽车复杂系统优化面临问题描述难、多目标矛盾、不确定性大、计算复杂且成本高等挑战,需借助多模态数据驱动、仿生优化等技术实现突破[5] - 汽车正从交通工具向"出行智慧生命体"演进,需通过驾驶领域从规则编程转向环境认知、座舱领域从功能叠加转向场景服务、动力与底盘融合构建运动控制大脑三大维度重构实现[5] - 技术发展需以安全为前提,回归用户价值,敬畏制造规律,坚持开放协同[5] 企业工程化实践与成果 - 东风汽车提出AI+行动方案"126X",构建汽车具身智能体"主-从智能体"架构,攻克大模型车端部署、跨域协同等难题[6] - 长安汽车以"北斗天枢"计划为核心战略,已积累600PB有效数据,构建5000P算力集群,其VLA架构下拟人性指标呈线性对数增长趋势,端到端智驾架构已进入准量产阶段[6] - 华为搭载乾崑智驾的车型已超100万辆,计划2025年底推进高速L3试点商用,腾讯基于混元大模型为智能座舱打造五大智能体,百度推出百舸5.0算力平台,地平线城区辅助驾驶系统SuperDrive已完成复杂路况实测[6] 行业协同与未来展望 - 论坛通过白皮书发布与专题演讲,搭建起产学研协同交流平台,明确了AI Car发展的技术方向与产业逻辑[7] - 随着AI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汽车作为具身智能体的演进之路将加速推进[7]
从交通工具到具身智能体 “AI+汽车”绘就行业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