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瞭望 | 陕西:十三轮战略重组塑造新国企

重组背景与总体战略 - 改革前陕西省属国企存在数量多超过40家、分布散、同质化等现象,束缚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1][3] - 改革主线为通过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从2018年至今连续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3轮战略性重组,将省属国企数量从40多家减至23家[1][3][4] - 重组思路强调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位,采用同质化整合、产业链整合、专业化整合等举措,目标是推动企业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型[4][6] 重组整合的具体举措与案例 - 在交通领域整合原陕西高速、陕西交建、陕西交投三家企业,组建陕西交通控股集团,解决主业同质、运营区域割裂问题[3][6] - 在铁路领域整合陕西铁路集团和西安轨道集团,组建陕西轨道集团,统筹推进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四网融合发展[7] - 推动市场化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引入职业经理人,超过95%企业制定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制度[4][11] 重组后的经营绩效与成果 - 2024年陕西省属国企资产总额3.39万亿元、营业收入1.68万亿元、利润总额861.2亿元,三项指标稳居全国地方国资系统第一方阵[1][5] - 2024年省属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9%,工业总产值8380.7亿元增长5.4%,净资产收益率6.08%高出全国省级国资监管企业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5] - 具体案例显示陕西交控公路沥青材料公司重组后年沥青销量从1万吨增至110万吨,年产值近40亿元[6][7] - 陕西轨道集团截至2024年底资产总额达3006.5亿元,年度投资额700亿元,在建5个高铁项目线路长度1010公里,总投资超2000亿元[7]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 延长石油集团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625亿元,承担国家级项目30项、省部级项目150余项,掌握20余项国内外领先技术[8] - 集团完成4家化工科研机构整合,搭建34个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实施百名英才引进计划[8] - 省国资委将竞争类企业创新考核权重从10%提高至20%,引导国企发展新材料、氢能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11][12] - 陕煤集团研发推广优特钢材拓展碳纤维应用,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突破高品质钛材制造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12] 监管体系与机制创新 - 创新实施三总一董队伍建设,向大型国企派驻总会计师、总审计师、总法律顾问和外部董事,要求外部董事占董事会席位过半数[10] - 加快智慧国资监管体系建设,搭建产权管理、财务监管等业务系统,推动监管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10][11] -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陕西交通控股集团中层干部80后突破百名,占比从4.2%增长至21%,陕西水务发展集团精简管理人员8.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