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卖楼关厂裁员,日产这波自救能成吗?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财年上半年全球销量同比下跌7.27%至148万辆 [1][4] - 2025财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6.69%至5.58万亿日元 [1][4] - 2025财年上半年净亏损2219.21亿日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192.23亿日元,出现由盈转亏的断崖式下跌 [1][4] - 2025财年上半年营业亏损277亿日元,去年同期为营业利润329亿日元 [4] - 公司预计2025财年全年将出现2750亿日元营业亏损 [2][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万亿日元 [5][7] 区域市场销量 - 2025财年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7.6%至27.9万辆 [1][4] - 2025财年上半年日本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6.5%至18.6万辆 [1][4] - 北美市场是唯一增长的市场,销量提升2%,但以利润为代价 [4] - 公司预测2025财年全球销量将同比下降2.9%至325万辆,中国、日本、北美市场预计分别下跌7.4%、3.4%、0.2% [2] 转型与重组措施 - 启动名为"Re: Nissan"的大规模重组计划,核心是优化成本 [7] - 计划到2027财年将全球生产基地从17家锐减至10家,产能压缩至250万辆 [7] - 计划在全球裁员2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5%,其中65%来自制造部门 [7] - 出售日本横滨总部大楼,交易价格为970亿日元,预计为2025财年带来739亿日元特别利润 [8][9] 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美国关税导致公司营业利润减少了1497亿日元,公司称在无关税影响下可实现盈亏平衡 [2][4] - 供应链风险持续,因关键芯片供应中断导致追滨工厂与九州子公司实施减产 [10] - 在电动车领域技术滞后,纯电旗舰车型在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智能驾驶等方面已明显落后 [11] - e-POWER混动技术在中国市场出现"水土不服",因不能外接充电无法满足绿牌政策要求 [12] - 日系品牌在华市场份额从2025年1月的13.4%下滑至9月的11.6% [15]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将中国市场定位为全球转型的关键,启动以"Glocal"为核心的战略转向 [13][14] - 将产品定义权与研发决策权大幅下放至中国团队 [14] - 2025年第四季度将推出三款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新车型 [14] 行业竞争对比 - 2025财年上半年丰田全球销量同比增长5%至478.3万辆,并上调全年盈利预期至3.4万亿日元 [15] - 丰田在中国市场上半年累计销量逆势增长8.6%至约83.77万辆 [15] - 本田同期全球乘用车销量下滑5.6%至168万辆,但仍有4381亿日元的营业利润 [16] - 在日系车企三强中,公司与丰田、本田的差距正在拉大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