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AI战略与方向 - 公司明确以AI为核心科技赋能教育,提出“一体两翼一动力”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重要一翼,旨在通过流程再造与AI技术重构服务交付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3] - 战略方向为以下沉市场探索业务增长空间,以垂直大模型为技术支撑,重构教育服务交付模式 [1] - AI战略布局延伸至组织运营层面,通过“全岗位、全场景”智能工作台赋能员工,形成“学员侧-内容侧-工具侧”三位一体布局,贯穿教育服务全链条 [5][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24.64亿元,同比增长15.65%,其中非学历培训业务实现营收24.43亿元 [1][3]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49亿元,同比增幅达92.48% [1][3] - 2025年三季报披露研发费用同比激增160.41%至1.45亿元,主要用于扩充AI研发团队 [3] 下沉市场策略 - 下沉市场成为非学历职业教育新的增长极,公司依托全国1000多个网点的渠道优势,将成熟教学模式下沉至地市 [1] - 2025年重点推进三大举措深耕下沉市场:推进区域运营改革建设轻型基地、优化产品供给推出“考编直通车”、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用户体验与运营效率 [1][2] - 举措满足县域考生“近家上课”的核心诉求,单班规模普遍100人以上,有效降低单位成本并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1][2] AI产品矩阵与成果 - 公司已布局包括AI面试点评、AI申论批改、AI个性化辅导等20款AI产品矩阵,覆盖学员“学练考评”全学习场景 [3] - AI面试点评已规模化应用于教学、教研及师资培训,2025年上半年覆盖全国30余个省市上万名学员 [4] - AI申论批改产品在文章手写体识别方面,识别率高于平均水平26% [4] - AI面试答疑和申论批改产品用户调用量行业领先,且保持每月调用量翻一番的增长速度 [4] 数据与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持续收集和整理全行业全模态高质量数据的能力,积累20万份批改样本,并通过年累计3000名师资、300万小时、价值4亿元至6亿元的数据治理投入,将数据转化为高质量结构化数据 [5] - 核心竞争力源于高质量数据驱动与人机协同机制共同构成的组织生产力,即“冰山模型”下的支撑 [4][5] - 教育垂类大模型通过对教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实现精准教学、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 [6] 运营效率提升 - 公司内部近70%、约7000名员工深度使用智能工作台,AI助力招生转化率提升35%,销售人员人均效率提升超50% [5] - 通过简化“招生-转化-交付”流程,学生可实现试听、报名、学习服务的一站式对接,提升运营效率 [2] - 未来人机协同交付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6] 行业前景与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已突破90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 [6] - 公司凭借高质量学科制课程、紧跟考试大纲的迭代能力与AI效率工具,有望将全国市占率从当前约5%提升至30% [6] - 公司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建设贴近学员的高质量基地产品,同时推进以AI为核心的科技赋能 [2]
进军下沉市场做教育培训领域垂直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