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力与算力成为新的硬通货,中国将迎来电力超级周期

华尔街估值模型转变 - 华尔街对科技公司的估值标准从关注用户增长和人才储备转向关注算力基础设施和稳定电力供应 [1] - 公司的市值评估重点变为布局的算力规模和建设的电站数量,“电力+算力”成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1] - 投资者关注点从“博士人头”转向机房里的“显卡集群”,电力与算力被视为新的硬通货 [5] 亚马逊的战略调整与市场反应 - 亚马逊宣布裁减3万个工作岗位,这是其自2022年底裁员约2.7万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 [1] - 公司宣布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将达到约1250亿美元,并在2026年进一步增加,绝大部分投资将流向AI所需的数据中心、电力和芯片 [2] - 亚马逊坚信巨额的AI投资将获得丰厚回报,并强调新增产能正被快速变现,消息宣布后公司股价迎来飙升 [2] AI发展带来的能源挑战 - AI发展焦点从“缺芯”转向“缺电”,AI消耗的电力惊人,例如ChatGPT每个请求的耗电量是传统谷歌搜索的10倍,其日耗电量超过50万度,相当于美国家庭用电量的1.7万倍 [7] - 全球主要云厂商一年耗电超过400太瓦时,相当于一个中型国家的年用电量,电费成本在许多AI项目中占比超过30% [7] - 科技巨头如黄仁勋、马斯克、奥特曼均警告能源是AI发展的关键瓶颈,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出现数据中心排队等待电网接入的情况 [8] 电力相关资产的市场表现 - 美国股市中,除了AI概念股和芯片公司(如英伟达)上涨最快外,电力公司股价也大幅上涨,例如核裂变初创企业OKLO近5个月涨幅接近900% [5] - NRG能源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75% [5] 中国在AI时代的电力优势与前景 - 中国的电力体系是全球规模最大、成本最低、发展最快的,在电力供应上能做到“供得上,用得稳”,掌握了从发电、电网到特高压、新能源、储能的完整产业链 [8] - 截至2025年8月,中国年发电量预计突破10.2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发电量的32%,相当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 [9] - 瑞银预测中国电力需求将在2028-2030年达到8%的年增长率,几乎是此前预测4%的两倍,主要由三大因素驱动:AI数据中心(贡献2.3个百分点)、出口拉动(贡献1.4个百分点)和电气化提速(贡献1.2个百分点)[12][13][14] - 瑞银将中国“十五五”规划期间的年新增装机容量预测上调14%至438GW,年新增核电审批容量上调33%至16GW,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上调22%至128GW [13] - 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动电力需求,预计2025-2030年间其生产和充电的电力需求复合年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3%和39%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