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盛极而衰?

公司重大事件与市场表现 - 英伟达于10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举办GTC大会,发布下一代Vera Rubin超级芯片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并官宣对诺基亚10亿美元投资入股及与美国能源部合作 [1] - GTC大会后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当日收涨近5%,股价历史性突破200美元,次日再涨近3%,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 [1] - 10月30日至11月6日期间,公司股价经历5个交易日下跌,最大单日跌幅达3.7%,市值缩水超过4600亿美元 [2] - 11月10日公司股价大涨5.8%,创今年4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但随后因软银清仓消息收跌近3%,股价收于193.16美元,市值降至4.69万亿美元 [2][3] 主要股东动态与影响 - 软银集团于10月卖出全部英伟达股票,套现58.3亿美元,并表示套现是为了加大对OpenAI的投资 [3] - 软银通过300亿美元投入OpenAI营利实体,可能获得5%-10%股权,OpenAI目前贡献软银投资收益的54.9% [4] - 软银此次清仓被市场视为看空信号,与其2019年以70亿美元清仓英伟达(当时市值约千亿美元)相比,孙正义曾承认那次清仓是一个约1500亿美元的错误 [3][5] - 软银可能通过其持股的芯片设计公司Arm Holdings与OpenAI联手打造后者自研芯片或芯片工厂 [5] 行业竞争与市场观点 - 市场存在对“AI泡沫”的担忧,常与上世纪末互联网泡沫类比,提示高估值和巨额资本支出中的风险 [7] - 知名投资者迈克尔·伯里持有约1.87亿美元英伟达看空期权,并指责AI巨头通过延长设备账面使用寿命来虚增利润,称英伟达芯片服务器产品周期仅两三年 [7] - 芯片代工龙头台积电和云服务商CoreWeave营收不及预期,凸显AI芯片和数据中心实际进度与投资的不确定性,CoreWeave的高杠杆债务问题引发关注 [8] - 中国市场方面,英伟达已失去中国市场,中国在国产芯片替代潮中涌现明星企业并获得补贴支持,DeepSeek和Kimi等模型以更低成本获得关注 [8] 技术发展与行业趋势 -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和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均谈及算力过剩问题,奥尔特曼明确表示算力供应过剩迟早会发生,纳德拉则认为当前关键限制是电力不足 [8] - 有观点认为可能出现无需过多芯片投入就能成功的大模型和AI应用,这对芯片需求构成潜在挑战 [8] - 关于AI基础设施融资,OpenAI首席财务官提出由政府“兜底”打造万亿美元AI融资生态的观点引发争议,担忧可能演变为普通民众的负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