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度与市场格局 - 具身智能是今年全球最火热的创新创业领域,融资额在上半年已超过去年全年,上市公司因机器人概念股价大涨,传统制造业、汽车、手机及互联网公司均在跨界进入[2] - 行业热度为机器人公司带来更多订单和关注,同时也带来压力[2] - 在具身智能行业,四足机器人占比仍较大,公司市场份额全球第二,在50公斤级“大狗”垂直领域位列第一[5][6] - 去年四足机器人出货量占比超过80%,今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大幅增长[7] 公司商业化进展 - 公司是商业化进展较快的具身智能创业公司,产品包括四足、轮足及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系列已应用于电力巡检、应急消防、安防巡逻等领域[3]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00%,2025年出货量相比去年增加3至5倍[3][20] - 公司机器狗于2024年12月在新加坡能源集团电力隧道“上岗”,成为国内首台在海外电力系统落地的行业级四足机器人[3] - 商业化理念是帮助人类完成危险工作,作为人类伙伴而非岗位竞争者[3][34] 公司发展历程与融资上市准备 - 公司成立于2017年,从高校实验室起步,历时约四年研发出真正可用的机器人[8][10] - 机器人研发面临全方位挑战,包括行走、应用适配、业务接入及稳定工作,直至2022年才实现真正的行业应用[11][13] - 公司共完成7轮融资,最新一轮于今年7月完成近5亿元融资[4] - 公司于11月3日完成股改,企业类型变更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被视为上市准备步骤[4] 技术路径与行业挑战 - 大模型让机器人拥有“大脑”,实现更智能化操作,但目前大脑与本体结合尚不完善,需更好算法进行意志传递[14] - 公司现阶段以大模型合作为主,自身优势在于应用驱动,专注机器人功能、成本及稳定性[15] - 行业面临数据不足的核心问题,影响泛化能力,公司主要通过强化学习让机器人自我训练生成数据[31][32][33] - 公司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更适合与人交互的场景如酒店、家庭,并致力于让机器人帮助人类拓展空间如登月、火星探索[34][36] 市场反应与供应链管理 - 行业热度提升客户认知度,催生非行业应用的民用订单,如高尔夫球场、商场、景区配送及直播、纪录片拍摄等新场景[17][20] - 热度带来新参与者,可能引发降价、挖人等扰乱市场行为,公司希望热度消退后行业能坚持健康发展[18][19] - 订单大幅增长带来交付挑战,公司通过加强与专业供应链伙伴合作提升整体效率[21][22] - 公司已实现盈利(不亏),认为机器人价值已显现,其商业逻辑并非单纯替代人工,而是完成危险工作[23][25]
对话云深处李超:机器人该如何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