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天一个价”!记者实探深圳华强北,揭秘存储产品价格狂飙背后

存储产品价格变动 - 16GB DDR4内存条价格从180-190元飙升至400元以上,部分品牌报价达420元,涨幅超过100% [2] - 三星1TB SSD从200多元涨至620元,2TB版本突破1200元大关 [2] - 512G固态硬盘从100多元涨至接近300元,涨幅超过50% [4] - 256G MSATA SSD和16G DDR4内存条均出现价格翻倍现象 [4] - 东芝1TB企业级机械硬盘从300多元涨至500多元,涨幅近80% [9] 市场供需状况 - 市场呈现“一天一个价”和现货供应紧张现象,部分产品“有价无货” [3][4] - 上游工厂已停止生产DDR4等成熟制程产品,市场缺货直接推高价格 [4][9] - 市场陷入观望状态,“有货的惜售,没货的不敢进货”,只有刚需客户接受当前价格 [9] - 终端销量锐减,个人消费者持币观望,企业客户缩减采购规模或推迟采购计划 [9] - 大额订单供应链排期已至明年10月,叠加国际形势等因素,短期内价格难以下跌 [9]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全球AI浪潮推动存储芯片需求爆发式增长,供需矛盾被迅速放大 [5]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数据存储与处理需求成为重要推动力,导致“芯片紧缺、供不应求” [7] - 上游晶圆厂对DDR4等旧制程芯片的产能调整是价格上涨主因之一 [5] - AI服务器对存储芯片需求激增,而原厂产能有限,叠加部分贸易限制,供应链完全跟不上 [9] 行业格局与国产替代 - 国产品牌存储销量占比显著提升,国产512G SSD价格在280元左右,卖得最好 [11] - 国产NVMe固态硬盘价格在200至300元区间,较三星等国际品牌具有明显价差,已成为市场主流之一 [11] - 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品牌正成为市场主流选择,为国内产业链带来机遇窗口 [11] - 国产品牌采取薄利多销策略,月销量维持在百个以上 [13] 市场参与者行为 - 海外采购商咨询量明显增加,但多数仍处于观望状态,反映出全球市场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11][13] - 价格上涨导致行业出现“涨价-囤货-更缺货”的恶性循环,恐将抑制整体市场需求 [13] - 监管部门已介入关注,指出价格上涨受全球产能调整、AI需求爆发及贸易政策影响,将严厉打击哄抬价格行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