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市场动态 - 人形机器人租赁市场经历价格大幅调整,日租金从春节后的过万元降至目前的约5000元,几近"腰斩"[1][2][3] - 当前宇树G1等中等型号机器人单日租金在4000-6000元区间浮动,机器狗租金为500-1000元,若搭配演出服或编程服务需额外加价[3] - 租赁商采用"基准价格×调整系数"的报价模式,调整系数基于需求实现难度和工作量,实际报价可比价目表低20%左右[3][4] 商业模式与投资回报 - 人形机器人租赁是重资产行业,代表性租赁商在机器人购买上投入近400万元[2] - 成本回收期从初期的约20天延长至3个月左右,但相比其他品类动辄1年以上的回收期仍具投资价值[2][3][4] - 行业单量保持稳定,代表性团队每月承接50-60单,市场需求处于高速扩张趋势[4] 产品供给与竞争格局 - 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集中度高,前三家企业占据八成份额,宇树独占一半市场份额[7] - 租赁市场品牌集中度更为极端,宇树机器人通常占租赁公司储量的70-80%[7] - 厂商积极通过展会赛事提升品牌认知度,客户多指定知名品牌如宇树或"春晚上那个机器人"[8] 技术发展与功能需求 - 客户需求从简单的招手走路升级为复杂多样的功能,基础款宇树G1难以满足需求,支持二次开发的edu版更受青睐[9] - 当前技术存在瓶颈,包括本体扬声器音量小影响主持任务、多机协同仅能实现简单交替无法完成复杂队列互动[10] - 双足行走稳定性不足,需通过定制托盘和加固措施保证物品搬运可靠性[10] 应用场景拓展 - 应用场景从开业仪式、展览会议拓展至婚礼伴郎、生活搭子等,机器人开始步入更广泛视野[1][12][14] - 在小学活动中,学生对机器人型号和售价表现出惊人认知度,反映AI教育普及效果[13] - 行业需求核心仍是"引流",但面临新鲜感褪去后吸引力下降的挑战[13] 海外市场探索 - 中国人形机器人在海外视频平台收获高流量和积极评价,但租赁业务出海面临挑战[12] - 海外业务存在运输成本高、耗时长、维修配件难找、通关标准差异导致设备扣留等风险[12][13] - 租赁商对出海保持谨慎,仅考虑距离近的亚洲国家或费用充足的项目[13] 行业未来展望 - 部分租赁商开始提供销售和培训服务,但最终导向仍是承接商单和吸引流量[6] - 行业突破点在于技术发展,需通过新技术和新产品占据市场份额[11][14] - 万元以内高性能人形机器人已出现,如松延动力推出的售价9998元"Bumi小布米"[5]
日租从“上万”变5000,人形机器人租赁降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