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贵阳银行因高管拟任与监管核准严重脱节,短期内出现多起拟任董事、副行长在任职资格长期未获核准后辞职的异常情况,反映出公司内部治理存在深层隐忧 [2][5] - 人事动荡与公司经营业绩下滑并存,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3.7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9% [11] - 监管机构严把高管任职资格准入关口,新修订的管理办法强化了审核要求,公司密集出现“难产”现象在业内较为少见 [7][9] 人事变动与治理问题 - 拟任董事余瑞在当选16个月后,因任职资格未获监管核准而辞任 [2][4] - 此前,拟任董事梁诚、拟任副行长杨轩也均在任职资格等待一年未果后辞职,三位“85后”高管的集中辞任造成管理工作断档 [5] - 公司人事变动频繁,2023年以来多名高管退休或辞职,董事会秘书李虹檠转任副行长的任职资格尚待核准 [11] - 董事会随即提名两位新董事候选人补位,其中包括1991年出生的白雪,若获准将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90后”董事 [2]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4.35亿元,同比下降13.73%,实现归母净利润39.15亿元,同比下降1.39% [1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9.35亿元,同比下降16.89%,但归母净利润14.41亿元,同比增幅10.48% [11] -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为1.63%,较上季度末下降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39.59% [12] 监管环境与审核 - 监管机构通过调阅档案、考察谈话等多种方式审查高管任职资格,审核范围包括品行、声誉、知识、经验、能力、财务状况等 [8] - 新修订的任职资格管理办法旨在防范高管“带病流动”,审核材料庞杂,发现异常会启动核实程序,延长审核时间 [8][9] - 业内认为,高管任职资格核准耗时较长非孤例,但像公司这样集中且频繁出现“难产”的情况较为少见 [9]
贵阳银行董事来去间:16个月的“等待”,“90后”的“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