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技术研发实力与成果 - 公司中央研究院是技术创新策源地与全球光伏竞争的核心壁垒 [1] - 公司首席科学家徐希翔团队在2022年10月以26.81%的效率创造硅太阳电池世界纪录 实现中国团队历史性突破 [2] - 团队在2023年12月将HBC电池效率提升至27.3% 并在2024年底成功开发出效率高达27.81%的HIBC电池 达到其理论极限29.4%的94.6% [2] - 公司引入半导体行业全天候研发模式 以加速工艺调试与数据积累 [6] - 公司秉持"价值导向"原则 建立包容试错的创新文化 并推行"宽研窄投"战略及"量产一代、开发一代、探索一代"的梯队化研发体系 [8][9] - 公司已成功实现高效硅片、单晶PERC、TOPCon、BC等技术的规模化商业应用 [9] BC技术进展与战略价值 - BC技术通过将电池正面栅线转移至背面 减少对入射光的遮挡 实现更高转换效率并兼具美学价值 作为平台型技术可与多种主流电池技术路线结合 [3] - 公司已实现BC组件大规模量产并成功占据高端应用市场 当前BC组件成本与TOPCon技术已较为接近 [3] - 未来通过优化工序、推进少银和无银金属化等关键工艺 BC技术有望进一步优化成本并加速向更广泛市场渗透 [3] - BC生态圈的构建旨在整合产业链资源 加速技术迭代 并通过协同创新持续降低度电成本 拓展应用场景 [6] - BC技术短期为市场提供差异化高效产品选择 长期将推动行业打破效率瓶颈 迈向更高价值发展阶段 [3][6] 非银金属化技术路径与规划 - 相比其他晶硅技术路线 BC技术因工艺步骤增加导致制造成本上升 促使公司更早布局非银金属化技术研发 [5] - 公司系统评估了铜电镀、图形化真空镀膜和贱金属浆料等多种技术路径 目前图形化真空镀膜与贱金属浆料两种路线已实现原创性突破并通过可靠性验证 具备产业化基础 [5] - 下一阶段将重点推进设备、材料与工艺的深度融合 预计最快于2026年第二至三季度实现规模化导入 [5] 行业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 - 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正经历从同质化价格竞争向差异化价值创造的关键转型 技术驱动是打破内卷、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力量 [1][10] - 行业竞争已步入以原创技术为引擎、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企业竞争力更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与差异化产品定义力 [10][11] - 当前N型技术如TOPCon、HJT、BC加速迭代 同时HPBC、HIBC等差异化电池结构及钙钛矿/晶硅叠层等系统级创新持续拓展光伏技术价值边界 [12] - 未来技术发展将围绕两大路径:持续优化现有单结晶硅技术 重点突破无银金属化等关键工艺 以及积极攻关钙钛矿/晶硅叠层等下一代技术 [13] - 全球光伏技术竞争中 中国在产业化规模和效率上已实现领先 但在最前沿的叠层技术等领域竞争依然胶着 [1]
21专访丨隆基首席科学家徐希翔:中国光伏正以技术重构产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