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茅台价格遭遇三重暴击

价格体系与市场动态 - 价格管控被视为一种集体契约,涉及品牌方、经销商、消费者和平台,但各方激励不同导致合作脆弱 [1] - 市场陷入囚徒困境,单个经销商因库存压力(压着上百万库存)和资金成本(银行催款、仓库租金)率先降价,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价格体系崩塌 [1] - 飞天茅台价格从2100元一路下跌,2100元、1800元、1700元三道防线全崩,至11月原箱价1660元、散瓶价1640元 [1] - 品牌方实施严格管控措施,包括关店威胁、跨区暗访、购酒达人巡查团等,并对守价商家提供5%返利和配额奖励,但效果有限 [3] 经销商的生存压力 - 经销商成本锁在1700元,资金压力侵蚀3%-5%的利润,同时被捆绑搭售1935、王子酒、贵州大曲等产品,出厂即面临亏损 [3] - 守规矩无法盈利,违规虽可能受罚但能生存,这并非道德问题而是生存逻辑,导致价格公约被打破 [3] - 价格下跌引发抛售循环,品牌方呼吁理性,经销商割肉清仓,消费者持币观望,平台需澄清价格变动非假货所致 [5] 消费场景与文化变迁 - 白酒价值核心在于社交场景,过去用于关系确认、权力暗示和项目谈判,是“社会等级的液体版本” [7][8][9] - 传统消费场景崩塌,房地产行业下行、项目审批减少、财政紧张,导致“喝出资源”的时代结束 [10] - 体制内外聚餐减少,转向茶饮或果酒,公司聚餐趋向高效,年轻人视白酒文化为“油腻”和权力焦虑的象征 [11] - 消费逻辑转变,从服从性测试转向追求轻松、不受控制的饮酒体验,年轻人偏好IPA、金汤力、日式烧酎等 [11][13] 投资属性与代际断层 - 茅台具备资产属性,被上一代视为财富储存和低风险升值赌注,与红木家具、邮票、房产等并列 [15] - 年轻一代拒绝接盘,认为这些资产标签“油腻”,且价格波动大、流动性差、市场不透明,更看重现金流和风险收益 [15] - 投资逻辑空转,代际接盘意愿低,加剧了茅台价格、文化和资产三重链条的崩塌 [15]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茅台价格下跌反映其使用价值回归,同时标志社会告别“白酒测试服从”的时代 [14] - 行业面临社会秩序、文化认同和资产逻辑的三重冲击,项目酒局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16] - 年轻一代赌现金流和自由,而非关系和仪式,因后者带来的利润消失,1499元的飞天茅台回归为高酒精浓度液体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