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AI眼镜市场表现 - 产品销量呈现高开低走态势,初期宣传热度未能持续[1] - 核心产品负责人李创奇于10月31日离职,为产品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3] - 与发布初期12小时售出8000副的强劲势头相比,后续市场热度显著消退[19] Rokid公司动态与市场策略 - 公司在2025年2月凭借创始人演示的“提词器”功能视频获得过亿播放量,迅速出圈[6] - 于2025年签约科技圈顶流、影视飓风创始人Tim作为品牌代言人,区别于其他大公司未聘请代言人的做法[3][5] - 面临发货延迟问题,从承诺的2025年6月下旬发货推迟至Q3,引发用户不满[8] - 产品定价策略出现重大调整,预售阶段标榜“亏钱价”2499元,正式发售时涨价至3299元,涨幅达800元,磁吸镜框需额外支付99元[9][11] 智能眼镜行业技术格局 - 行业产品主要分为带屏幕显示的AR眼镜和不带显示但带摄像头的AI眼镜两大类[12] - 带屏幕的AR产品普遍存在体积大、重量重的问题,例如XREAL One Pro重量超过70克,影响佩戴舒适度[12] - 不带屏幕的AI眼镜功能相对单一,可玩性较低,本质是传统蓝牙音乐眼镜的演变[14] - Rokid Glasses采用融合路线,是市场上少有的“AR+AI”眼镜,内置光波导显示器,通过镜腿的MicroLED光源投射至纳米光栅镜片显示内容[14][16] Rokid Glasses产品体验反馈 - 产品核心显示功能在夜间使用时,从旁人视角可见镜片上有明显绿色漏光,形成两块绿色成像区域[16] - 用户反馈镜片上的衍射光栅纹理肉眼可见、透光率较低、无画面防抖,长时间使用易导致视觉疲劳[17] - AI功能应用场景有限,目前仅支持翻译、提词、通知、拍摄取景等基础功能,且反应速度不佳[17] - 交互体验依赖语音唤醒,主唤醒词为“乐奇”,在户外环境中唤醒率低,重复唤醒体验不佳[17] - 近视用户需额外加装镜片,导致眼镜整体更重更厚[17] 智能眼镜行业竞争态势 - 2025年被视为“智能眼镜元年”,市场竞争激烈,闪极、雷鸟、Rokid、小米、魅族、阿里、百度等公司纷纷入局[21] - 国际巨头Meta同年推出三款AI眼镜产品,加剧行业竞争[21] - 小公司面临巨大生存压力,需依靠产品创新或性价比优势争夺市场空间[23] - Rokid凭借其“AR+AI”融合的产品形态和技术领先性,被视为在竞争中保持差异化的关键[23] 行业产品普遍挑战与Rokid未来展望 - 行业内产品普遍面临“口碑反转”挑战,例如闪极AI眼镜从秒罄到因发货延迟和硬件缺陷导致口碑崩塌,小米AI眼镜也因做工和功能延迟问题高开低走[19] - Rokid计划于11月13日发布新品,主打轻量化设计和工艺细节优化,并升级AI功能场景,旨在改善用户体验[23] - 公司与Tim的合作被视为一次市场冒险,期望借助其专业形象为产品可靠性背书,但Tim近期面临的舆论风向增加了不确定性[24][26]
搬来影视飓风 Tim 救场,Rokid 不想成小米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