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础研究投入与成果 - 2024年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预计为11%左右 [1] - 2024年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项,获资助金额34.26亿元,较上年增长2.7% [1] - 2024年1-6月发表三大顶刊论文101篇,占中国总数31.6%,数量和占比均提升 [1] 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进展 - PandaX团队在四川锦屏山2400米深岩层下探寻暗物质,坚守16年,研制国际上第一个多吨级液氙实验装置 [2] - 2023年7月首次观测到太阳中微子和原子核相干弹性散射迹象,标志液氙实验达到里程碑式灵敏度 [4] - "海铃计划"团队在海南水下3500米深处建设新一代深海中微子望远镜,预计2030年前后建成,涵盖粒子物理、天文、海洋工程等多学科交叉 [5] - 李政道研究所聚集130多位来自全球17国青年学者,其中40%为国外科学家 [5] 科研体制机制创新 - 李政道研究所对年轻科学家实行国际小同行评估制度,聚焦创新能力、未来潜力、国际影响力三维度,不看"帽子"、不数论文 [6] - 上海统筹布局战略导向、前沿导向、市场导向基础研究,加快推进"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 [6] - 2021年发起"探索者计划",合作企业从2家拓展至2023年底的12家,包括7家民营企业 [7] 未来产业前沿布局 - 上海提出突破前沿颠覆性技术,体系化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集聚区 [8] - 作为首批布局脑机接口城市,上海提出2027年前脑机接口创新生态初步构建 [9] - 已形成覆盖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完整研发体系 [11] - 目标2027年前实现高质量脑控,半侵入式产品国内率先临床应用;2030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产品全面临床应用 [11] - 华山医院通过脑机接口治疗癫痫、中风及渐冻症患者,未来目标让盲人"看见"、失语者"说话" [12]
基础研究不基础:上海科技创新从“上天入海”到“意念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