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新消费浪潮中,满足年轻人情绪需求的“无用商品”正在崛起,这反映了消费升级趋势,即年轻人更注重产品的情感附加值而非基本功能 [1][3][5] - “情绪经济”是解码当前商业现象的关键,年轻人将情绪和感情寄托于产品,其消费的首要理由是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占比超过40.1% [1][3][5] - 情绪经济的下一个风口将围绕“IP化+智能化”展开,能引发社交共鸣的IP和智能情感陪伴设备是潜在爆品方向 [5][8][10] 情绪经济的市场表现与驱动力 - 市场涌现出LABUBU、Jellycat、捏捏玩具等实用性不大但能满足情绪价值的商品,消费者购买后能获得开心、快乐和成就感等情绪满足 [1][3] - 年轻人消费动机转变,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成为首要理由,占比超过40.1% [3] - 消费驱动力包括单身人口增加、社交减少,以及年轻人对归属感、认同感和自我表达的追求 [5][6] 情绪经济的产品特征与成功案例 - 成功产品具备“无用就是有用”的特性,不过度强调功能化(如AI对话),反而让消费者寄托更多情感,促进复购 [5] - 产品通过独特设计、潮流文化传递和互动式体验(如Jellycat互动下单)创造情感共鸣,使消费者愿意为体验付费 [5] - 案例显示,游戏《恋与深空》2024年全年总流水高达约58.7亿元,体现虚拟陪伴类情绪经济的巨大市场潜力 [10] 情绪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 未来情绪经济将呈现多元化、细分化和深度化趋势,可能拓展至虚拟陪伴、情感疗愈服务、缓解焦虑的香薰等细分市场 [6][8] - 下一个火爆产品需与IP强绑定,具备多形态、可爱长相等特征,并能通过社交网络引发共鸣 [8] - 智能化方向凸显,智能情感陪伴设备(如智能宠物机器人)可通过AI感知用户情绪状态,提供个性化互动,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10] 企业抓住情绪经济机遇的策略 - 企业需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挖掘需求,开发创新差异化产品,并关注沉浸式体验等新兴领域 [11] - 品牌建设是关键,需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渠道进行互动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 [11] - 产品设计应注重可塑性和情感性,品牌叙事需深耕IP扩散,并通过短视频等直观方式强化情感联结 [12] 政府在情绪经济中的角色 - 政府需孵化IP、提供政策扶持(如财税、金融支持),并帮助企业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传播链路(如漫展、动漫节) [14] - 基础设施投入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交通、通信等投入,并为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如成都文化符号)提供发展条件 [16]
“无用就是有用”,谁在为情绪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