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核心观点 - 第12届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25)在苏州举办,聚焦固态电池、钠电池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进展 [1] - 固态电池被视为引领行业变革的关键方向,正处在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节点,面临成本、工艺、设备等多重考验 [1] - 行业进入关键攻坚阶段,技术创新是穿越产业周期的核心驱动力 [2] 产业化进程 - 钠电池已率先实现批量应用,半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装车,全固态电池研发迈入关键阶段 [2] - 2025年被预测为半固态电池产业化应用的元年,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应用仍需时间沉淀 [2] - 多家公司取得产业化进展:中科固能建成全球第一条百吨级硫系全固态电解质生产线;容百科技全固态电池8系三元材料2025年出货量突破10吨,9系三元正极材料实现吨级突破;太蓝新能源产品矩阵覆盖无人机、机器人、储能等场景 [2] - 固态电池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渗透率预计将加快,因其能量密度和本征安全性提升,对价格敏感性较低 [3] 技术路线分析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呈现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卤化物等“百花齐放”的格局 [3] - 硫化物电解质因室温离子电导率接近液态电解质、机械加工性能优异,成为行业关注度最高的技术路线之一,亚洲在该路径上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一半 [3]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是产业化前景最好的路线,但面临界面、成本、制造工艺与设备三大核心挑战 [3] - 聚合物技术路线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基体,拥有柔韧性好、成本低、易加工等优势,被视为短期内最具产业化潜力的方向之一 [4] 核心挑战与成本展望 - 全固态电池原材料大规模合成成本高昂,如硫化锂价格一度高达500万元/吨,未来须通过工艺简化与设备革新降本 [5] - 电芯前段和中段工序挑战最大,如电极制造、极片/电解质膜的致密化成型 [5] - 全固态电池面临界面问题、成本控制、制造工艺与设备适配三大核心挑战 [5] - 业内预测,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与制造工艺迭代,全固态电池制造成本有望在2035年降至每瓦时0.4元以下 [5]
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固态电池攻坚持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