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国际餐饮品牌引入中资股东 - 近期出现国际餐饮品牌通过引入中资股东或出让控股权以重塑在华发展路径的趋势,涉及品牌包括星巴克、汉堡王、达美乐和麦当劳等 [2] - 该趋势背后是外资品牌在存量竞争时代对“风险外包”与增长效率的权衡 [2] - 外企选择与中国资本合资被视为“把风险外包,把增速留下”,将物业谈判、政府关系等重资产环节转给本地合伙人,自身保留品牌、数字化系统等轻资产环节以“去风险化” [5] 具体交易案例 - 大钲资本(瑞幸咖啡大股东)被指有意竞购Costa咖啡,相关讨论尚处于早期阶段 [1] - 星巴克宣布与博裕投资成立合资企业运营其中国零售业务,博裕投资将持有至多60%股权 [2] - CPE源峰与汉堡王股东成立合资企业,交易完成后将持有汉堡王中国约83%股权 [2] - 百胜集团于2016年将其中国业务出售给春华资本集团及蚂蚁金融服务集团 [3] - 2017年,达势股份拿下达美乐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独家特许经营权,并于2023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 [3] - 2023年8月,中信资本收购麦当劳中国80%股权 [3] 中资入主后的市场扩张与本土化 - 麦当劳中国门店数量突破7100家,是2017年(2000多家)的三倍,并以每天2-3家新店的速度扩张,2025年全球一半新开的麦当劳餐厅在中国 [3] - 麦当劳中国目标在2028年达到1万家门店,目前约50%的餐厅分布在三至五线城市 [4] - 麦当劳中国本土化进程包括建立本土化董事会,管理团队向本土董事会而非芝加哥总部汇报,以及供应链本土化与IT自研创新 [4] - 百胜中国旗下肯德基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净增992家店至1.26万家,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近4成;肯悦咖啡门店总数突破1800家 [3] 市场竞争格局与外资品牌挑战 - 2023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单季营收首次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咖啡公司,2025年瑞幸仍处于行业第一 [6] - 瑞幸咖啡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为12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1%,GAAP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1.8%至17亿元人民币,净新开门店2109家,全球总门店数达26206家 [9] - 本土品牌库迪咖啡自2022年创立以来已开出超14000家门店 [6] - 本土品牌在商业模式创新、数字化运营和营销方面已实现全面超越,中国市场进入“本土品牌的时代” [6] - 星巴克为应对竞争开启常态化优惠,原价35元至40元的产品在平台售价可低至25元或不到30元两杯 [6] - 汉堡王在中国市场发展不顺利,门店数量持续缩减,面临肯德基、麦当劳等老牌巨头及华莱士、塔斯汀等本土品牌的竞争压力 [7] 战略调整动因与前景 - 国际巨头出售区域业务可缩短决策流程,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操作更加灵活 [8] - 本土品牌的低价策略及外卖便捷性削弱了“第三空间”价值,增加了外资品牌的经营收益率压力 [10] - 星巴克需要创造“咖啡+”的新商业模式和更好的消费体验,而非仅进行产品层面的竞争,否则其传统第三空间战略实现2万家开店目标的难度很大 [11]
洋品牌卖股权复盘:一招鲜打遍全球哑火 引中资狂飙下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