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工厂申报开启简便模式  企业为何感觉变难了

绿色工厂申报政策更新 - 2025年度绿色工厂申报流程简化,企业通过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管理平台自主填报申报表完成自评价,不再需要提交第三方评价报告,降低了经济和时间成本 [2] - 绿色工厂评级指标大幅简化,新的评价要求包括五项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数量从之前的92项缩减至14项,评价内容更加聚焦 [2] - 申报的实质性要求提高,14项二级指标中有11项为定量指标,要求企业用真实数据说话,关键绩效指标如单位产品能耗需达到行业前5%水平或行业平均值才能得分 [3] - “能源低碳化”指标的分值权重达到30%,明确要求企业计算能源消耗量和消耗强度,并对碳排放、碳足迹进行盘查与核算 [3] - 对现有国家绿色工厂实行动态管理,得分连续三年处于后5%的企业将从名单中移出,数据造假的企业将被移出并禁止三年内再次申报 [3] 绿色工厂发展规模与激励政策 - 2024年全国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382家,累计数量达到6430家,带动地方累计梯度培育省市层面绿色工厂1.6万余家 [1][5] - 多地对获得绿色工厂称号的企业给予20万元至100万元的资金奖励,例如四川省对申报成功的企业提供50万元奖补 [5] - 部分地区为绿色工厂提供专项授信额度、贷款贴息和贷款利率下浮等融资支持,通过绿色债券、碳中和贷款融资可使成本较传统渠道降低1至2个百分点 [5] - 合规要求与市场因素驱动企业申报,绿色工厂认定有助于规避政策风险,并成为应对国际碳关税、产品出口的通行证 [5] 企业申报实践与效益 - 企业通过申报推动节能改造,采用节能技术、光伏发电等措施可显著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6] - 获评绿色工厂可进入政府采购目录,提升ESG评级,并满足关键大客户对产品碳足迹的要求,强化产品绿色竞争力 [6] - 以英发睿能为例,其工厂通过屋顶光伏与水电将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提升至60%,累计实施节能技改项目200余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602吨 [2] 绿色转型的技术与数智化路径 - 制造业企业结合自身场景探索技术创新,如水泥行业应用富氧燃烧技术和数字仿真技术提高窑炉燃烧效率,使熟料单位产品能耗达到标杆水平 [7] - 数字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例如中节能太阳能镇江公司通过智能设备和系统数据互联,每年节省用电量514.6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31.9吨 [7] - 企业部署新能源发电、储能设备,并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实现能耗的精准监控、优化调度和预测性维护 [8] - 创新技术如光伏一体化建筑、工业余热回收系统、能碳管理平台已获广泛应用,CCUS、氢能热电联供等技术仍处于示范阶段 [8] - 数据真实性要求提高,企业需建设自身数据集,应用数字化能碳管理平台自动采集核算能耗数据,直接生成评价所需的关键指标报告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