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在第三季度进行了显著的“避险式调仓”,策略从“追随趋势”转向“风险管理优先”[1] - 此次调仓的背景是Ray Dalio关于全球债务周期进入后期风险阶段的警告,以及AI泡沫、主权债风险与全球流动性拐点的逼近[1][3] 英伟达持仓变动 - 桥水基金大幅减持英伟达65.3%,持仓从二季度末的723万股降至251万股[2] - 此次减持与第二季度对英伟达持仓大幅加码逾150%形成急转弯,意味明显的策略转向[2] - 作为AI热潮主要受益者的英伟达遭减持,表明基金重新评估了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收紧环境下的风险敞口[4] - 此举与其他对冲基金如Appaloosa Management同期将英伟达持仓增至190万股形成鲜明对比[5] 美国大盘ETF持仓变动 - 桥水显著提升对美国大盘ETF的配置,两只ETF合计占基金投资组合逾17%,属于“核心资产级别”权重[6][7] - 增持iShares Core S&P 500 ETF (IVV) 75.31%,至405万股,价值27.1亿美元,占组合10.62%,为第一大持仓[3][9] - SPDR S&P 500 ETF (SPY) 持仓小幅变动-1.73%,持有257万股,价值17.1亿美元,占组合6.69%,为第二大持仓[3][7][9] - 调整意图在于拥抱大盘稳定现金流,在经济后周期阶段使权重股风险比成长股更可控[10] 个股清仓与减仓 - 桥水三季度完全清仓10只重要个股,包括Lyft、Spotify、摩根大通、联合航空、辉瑞等[8] - 大幅削减多家科技巨头持仓,包括亚马逊(-9.56%)、微软(-36.03%)、Meta(-48.34%)和谷歌(-52.61%)等“七巨头”成员[8][11] - 清仓和减仓覆盖金融、医药、科技、交通等多个行业,显示基金全面“瘦身”非核心资产,回归高流动性、高稳定性标的[8][11] 新兴市场与行业配置调整 - 基金继续降低对新兴市场ETF的配置,凸显其对全球流动性收紧时新兴市场脆弱性的担忧[12] - 调整旨在降低行业集中度,避免AI、科技股过度绑架组合波动[10] 重点增持个股 - 尽管整体“减风险”,基金也对多只个股进行大额增持,体现“寻找低估恢复性资产”的思路[13] - 增持方向包括Netflix(持仓暴增896%)、MercadoLibre(增持1237%)以及Popular、Evercore、Monster Beverage、Exelixis(均有1000%—5000%级别增持)[15] - 增持Trane Technologies(制冷暖通设备巨头)5343%[15] - 增持标的共性为盈利稳健、现金流强、行业周期性弱,在宏观震荡中更“抗打”,估值相对科技巨头更具吸引力[13]
桥水Q3大砍英伟达持仓65%,谷歌、Meta持仓腰斩,加仓美国大盘指数,清仓新兴市场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