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消费市场概况与规模 - 情绪消费是为满足感受、体验和情感满足而付费的消费模式,其本质是消费者通过购买行为填补情感缺口[1][2][8] - 2025年中国情感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达2万亿元,第三方机构预测2029年该规模有望突破4.5万亿元[6] - 全球疗愈经济2025年规模预计达7万亿美元,其中情绪消费是核心部分,2013年以来中国情绪消费相关产业年均增长12%[9] - 2025年双十一期间,近六成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38.6%的年轻人在2025年双十一增加了消费预算,北上广深地区这一比例高达45.15%[10] 消费者画像与行为特征 - Z世代(1995-2009年出生)是情绪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中国Z世代约有2.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7] - 56.3%的新青年明确表示愿为情绪价值买单,这一数据较2024年暴涨16.2%,他们月均为情绪消费支出949元,相当于每天花30元[2] - 64%的18-35岁受访者表示愿意为"能带来情感满足的产品或服务"支付溢价[7] - 88.2%的年轻人觉得自己"经常有压力",60.3%的人认为"消费能帮自己缓解压力"[3] - 超60%消费者认为情绪价值核心是"满足感"与"群体归属感",在3-5线城市,文化圈层认同尤为关键[6] 主要细分市场与代表公司 - 热门情绪消费单品前五类别为:毛绒玩具、香薰、解压玩具等实物消费,演唱会、脱口秀、心理咨询等体验消费,迪士尼陪玩等社交消费,数字头像、数字宠物等数字消费,以及联名、IP等消费[4] - 泡泡玛特作为潮玩盲盒代表,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中国内地累计注册会员总数达4608.3万人,全年新增注册会员1172.9万人,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92.7%,会员复购率49.4%[3] - 线上情感陪伴服务兴起,某语音社交平台上付费陪聊服务每小时收费50-200元不等,"情感疏导"、"树洞倾听"是最受欢迎项目,淘宝网陪伴说话/哄睡/聊天等产品排名靠前的商家已售出数万单[4] - 线下解压体验馆涌现,北京一家"减压体验馆"周末单日客流量能超过500人,"砸东西解压区"最受欢迎,陪诊师每周接待10多位客户,除解决实际问题外更提供心理支持[5] - 京东平台潮流盲盒在双十一期间成交额同比激增6倍[10] 市场驱动因素 - 社会心理层面,经济波动加剧社会不确定性,推动"疗愈性消费"需求增长,消费者通过情绪体验和身份认同缓解焦虑[9] - 技术赋能层面,大数据与AI技术能实时捕捉用户情绪状态及历史偏好,实现产品设计与营销策略的精准匹配[9] - 代际变迁层面,Z世代作为"情绪消费原住民",其消费习惯具有延续性而非短暂潮流[9] -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生理与安全需求得到保障后,情感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高阶需求将成为主导[7] 企业战略与案例 - 企业需深入洞察消费者情绪需求,注重产品创新避免同质化,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认同感和忠诚度,及时调整策略保持市场敏锐度[13] - 海尔集团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理念,根据网友需求开发出集成三个滚筒、可同时进行分类洗涤的"懒人洗衣机",实现首发48分钟销售量破万、16小时销售额破亿元的成绩[12] - 未来生意模型将从"交易"转变到"交心",能持续洞察情绪痛点、打造"情绪+功能"多维价值的品牌将成为核心赢家[14]
情绪价值成为新货币:这届消费者,只想买点“开心”